在2013年青洽会举办之际,记者就青洽会成功举办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本届青洽会有何亮点和预期,举办过程中有哪些体会,市场化运作对于我省会展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等方面,采访了省经济委员会主任朱建平。
记者:算上今年,青洽会已是第14届了。十几年来,青洽会的成功举办,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朱建平:我们可以自信地说,青洽会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地域符号”。
一是引领了青海科学发展的新方向。从2000年首次举办民营企业参与西北经济结构调整项目洽谈会,到2010年更名为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说明我省已经紧握“探索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成功之路”的接力棒,跑向推进“四个发展”、加快“三区”建设、实现“两新”目标的新起点。
二是通过青洽会这一平台,全省招商引资年度签约资金从2000年不足百亿元,提升到2012年的1652亿元,年度到位资金从不足40亿元提升到364亿元。预计今年签约资金、到位资金将再创新高。此外,更重要的是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青海落地生根,特别是在青海设立分支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现已达到37家、中国500强企业达到57家。这不仅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同时也带来了开放的观念、一流的技术、优秀的人才、崭新的项目、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
三是青洽会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数据指标的提升。比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大批传统产业在开放开发中得以发展壮大,百万吨复合肥、百万吨甲醇、百万吨纯碱、百万平方米藏毯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形成了在全国或区域有影响的产业基地。工业经济布局不断优化,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快速发展,海东工业园区全新起步,州县工业集中区发展势头强劲,园区工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80%以上,形成了工业集约集群发展的新态势。
记者:本届青洽会以“开放合作、绿色发展”为主题,有何亮点和预期?
朱建平:本届青洽会致力于为构建“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循环利用、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青海现代产业体系搭建广阔的平台,总体呈现三大亮点。
第一,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青海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等各个方面,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质量和综合效益;第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层次分明、领域广泛、形式灵活的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第三,论坛定位着眼更高,从本届开始,将重点打造“绿色发展国际高峰论坛”。
为办好本届青洽会,我们努力打造“绿色发展”平台,为各地客商和海内外投资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交流合作平台。还提升投资融资功能,支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循环利用、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青海现代产业体系。
记者:青洽会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在举办过程中有哪些体会?市场化运作对于我省会展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
朱建平:青洽会的连续成功举办,使我们对会展经济有了新的认识,也对增强青洽会的生命力有了新的体会。我们认为,必须为青洽会注入文化元素,重点是借助“绿色发展国际高峰论坛”等新载体,打造并提升文化、旅游区域特色品牌。多年来,借助青洽会,重点推介优势项目,带动了青海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达到了聚人气、造影响、树品牌的目的。
市场化运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有助于扩大参与度,客商人数逐年攀升、屡创新高;二是吸引大量外地企业和有识之士来青投资、创业,支柱产业巩固发展,第三产业也迅速扩容,同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吸纳大量劳动力;三是带动了我省旅游业、服务业长足发展,旅游旺季游客“井喷”;四是有助于提升专业性。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