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民间资本 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差钱"

2013年09月11日 17:14   来源:重庆日报   陈钧 杨艺

 

  会徽 交接 9月10日,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论坛闭幕。下一届城市基础设施论坛将在印度孟买举行。图为会徽交接仪式现场。

  城市投资基础设施的钱从何处来?用怎样的理念规划,才能避免暴雨成灾?

  9月10日,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论坛继续在渝举行。参与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围绕如何解决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问题,城市基础设施与气候环境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城市要实现良性发展

  须用活民间资本

  “据我了解,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的比例非常大,这可能令政府债务增加。”中国城市发展基金会国际事务项目总监克里斯多夫说。

  克里斯多夫表示,在德国和欧洲其他一些国家,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并不是件新鲜事。如一个欧洲城市的交通基础建设,民间资本的投入比例可高达80%以上,而在城市广场、污水处理工程、城市门户改造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占比也非常小。

  “中国目前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上,对于民资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的规范始终缺位。”亚洲城市发展中心中国办事处主任阿道夫表示,因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特殊性,法律、政策等保障机制建设,是民间资本进入一些垄断领域的关键。阿道夫认为,一座城市要实现良性发展,必须用活民间资本,才能让城市建设“不差钱”。

  掌握城市气候特点

  有效减灾防灾

  在说到城市与气候的关系时,克里斯多夫通过PPT,展示了一张2011年曼谷城区遭遇洪灾的照片。

  克里斯多夫表示,城市的规划建设必须适应城市气候,如果城市湿润、多雨,在规划设计时,就要预留够城市排水管道,避免暴雨成灾。

  C40城市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东亚区域总监彭艳则全面解释了城市气候的概念。她表示,城市面积虽小,但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由于这种高度集中,造成空气污染,大量人为热量的释放,使城市和农村的气候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城市气候。

  “比如,由于大量气体和固体污染物排入空气中,导致一些城市的冬、夏季容易出现沙尘、阴霾等天气。”彭艳认为,只有了解掌握了城市的气候特点,才能有效减灾防灾。

  城市如何建设

  请给群众发言权

  城市建设,不仅仅需要政府主导,还要多征求群众的意见。

  德国斯图加特市前市长沃尔夫冈表示,一些城市在建设时之所以没得到本地市民的认可,是因为只单方面注重了政府一种声音,而忘记了倾听当地群众的意见。

  其实,城市发展无论是见基础设施、房地产、公园、商场,背后最大的买单群体是纳税人,是广大城市居民。因此,从城市规划设计上,应该打破由上而下的制度设计,多采纳群众意见,形成一种新的,由下至上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与此同时,各城市之间也要加强合作与交流,相互传授城市发展的经验。

  亚洲城市发展中心中国办事处主任阿道夫——

  向资本“秀”出城市的黄金机遇

阿道夫

  本报讯 (记者 陈钧 见习记者 杨艺)城市发展离不开资金,如何吸引各项投资?亚洲城市发展中心中国办事处主任阿道夫给出的答案是:向资本“秀”出城市的黄金机遇。

  阿道夫介绍,亚洲城市发展中心(CDIA)由亚洲开发银行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于2007年联合成立,其主旨是辅助亚洲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决策,降低项目投融资风险和实施可持续运营。

  “打一个比喻,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城市包装项目,吸引资金的关注。”阿道夫认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蕴含了大量机遇,服务群体是全体城市居民,只要设计合理,运作良好,每个项目都能获得不错的回报。但社会资本对这些项目如何挣钱,往往缺乏了解,所以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包装,比如作一份预可研报告,明确告知该项目的风险、受益人群、盈利方式等,就有可能吸引资本关注。

  “我们已经参与到云南、湖南、贵州等省份的一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并已取得不错的效果。我建议重庆的城市也采用相似模式,对有潜力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包装,拓展融资渠道,减少政府投资的负担。”阿道夫说。

  中国城市发展基金会国际事务项目总监克里斯多夫——

  城市建设资金来源应多元化

克里斯多夫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杨艺 记者 陈钧)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46.38%的资金来源于政府。对此,中国城市发展基金会国际事务项目总监克里斯多夫表示,城市建设不能只依赖政府投资,必须寻求多元化的可持续资金来源。

  “政府资金主要来自国有银行及土地售卖,这样的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同时缺乏可持续性。”克里斯多夫认为,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城市应该通过多元化融资解决城建资金短缺的局面。

  克里斯多夫介绍,国际上的城建融资具有多种渠道,包括发行债券、上市、国债项目、通过商业银行或国家银行贷款以及通过保险公司、基金会等金融机构来进行融资等。他建议,中国应逐步建立起以城建债券为主的、多样化的城建融资方式,同时要促进公共部门及私营机构等多领域的跨界沟通与合作,对城建提供交叉性的资金支助。

  克里斯多夫提出,要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还需要政府部门发出相关信号,同时建立相应的法律框架。“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城市需要获取债券、基金等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必须要保持良好的城市信贷记录,同时要维持城市的良好运转。”

  欧中可持续城市化园区中欧投资主任奥利弗——

  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更受资本青睐

奥利弗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杨艺 记者 陈钧)城市建设项目如何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论坛城市投资分论坛上,欧中可持续城市化园区中欧投资主任奥利弗给出了答案:城市首先要展现其市场潜力;其次还要赋予高附加值,比如提供市场准入便利等。

  奥利弗介绍,欧洲投资者参与中国城市建设,最注重的是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一方面,城市要让投资者看到项目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城市已有的基础设施建设要能够满足项目的运行,比如拥有成熟的物流体系、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劳动力等。“如果能够提供市场准入便利,会更方便欧洲投资者的进入。”

  据了解,欧中可持续城市化园区项目致力于打造可持续化的城市群典范,目前已在沈阳进行项目试点。该项目包含住宅区、商业园区、轻工业园区三个功能区域:住宅区域展示绿色的可持续住宅建筑;商业园区由办公室和研发基地组成,帮助欧洲中小企业在中国建立其第一个办公室,并集中研究节能和可持续城市化;轻工业园区则将允许欧洲的供应商展示节能和可持续城市化建设相关产品。奥利弗表示,希望欧中可持续城市化园区项目也能够来到重庆,参与到重庆城市建设中。

  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执行秘书长翟齐——

  城市规划要避免“千城一面”

翟齐

  本报讯 (记者 夏元 见习记者 何欣)“各个城市发展情况各有不同,不能按同一种方式去规划。”9月10日,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论坛案例研究分论坛上,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执行秘书长翟齐表示,城市规划应因地制宜,避免“千城一面”。

  分论坛上,与会专家以江苏宜兴市为例,进行了城市规划案例剖析。据介绍,今年6月,由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牵头,包括西门子在内的14家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共同为宜兴制订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在宜兴,城区和卫星城之间由农田、森林等连接,而城区内的居民区、商业区、休闲区等分布又各有侧重。”翟齐表示,在这份为宜兴量身定做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分工明确的城市功能布局是最大亮点。

  他认为,当前国内不少城市在做规划时,总是难以避免“千城一面”,趋于同质化,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注重城市经济发展特征和产业设置的差异化。

  翟齐表示,就重庆而言,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区向外扩张是必然趋势,而特殊的山城地貌,又让城市用地拓展受到限制。对此他建议,重庆在制订规划时,应重点建设由主城通往周边区县的轨道和路桥设施,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如此,重庆的经济发展才不会受到限制。

  广州市外事办公室主任刘保春——

  以交通建设引领世界先进城市建设

刘保春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杨艺 记者 陈钧)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论坛全球城市分论坛上,广州市外事办公室主任刘保春指出,具备完善的交通建设,是打造世界先进城市的必要前提。

  刘保春分享了广州实施战略性交通建设的经验——

  “交通建设要符合城市定位,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历史、各区域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战略。”刘宝春介绍,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近年来集中力量推进空港、海港、轨道、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全方位深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实现了交通与城市和谐发展。

  此外,广州在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环境结合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如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常规公交网络、打造快速公交服务体系并首创公交专用走廊、发展水上巴士系统、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换乘等。

  “创新在先进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交通建设要根据城市具体情况不断创新。”刘宝春介绍,广州设立了“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对城市规划、生态环境、智慧城市、住房交通等多个方面的创新成果进行奖励。“希望以奖项来促进城市创新,我们期待重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创新成功实践可以参与评奖。”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罗斌摄

  智能城市怎样建 打破“信息孤岛”是关键

  本报讯 (记者 杨永芹)“建设智能城市,并非放更多的传感器,收集更多数据,而是打破信息孤岛,对信息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在9月10日举行的智能城市论坛上,与会专家表达了如此观点。

  所谓智能城市,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各种社交网络、购物网络、互联网金融等综合集成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包括智能电网、智能建筑、智能安全系统、智能水处理系统、智能交通等。

  在物联网出现之前,城市各个组成部分,如医疗信息、交通信息、环保信息、住房信息等各个部门的信息是彼此孤立的,呈烟囱状,没有形成共享。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建设智能城市成为可能。”甲骨文公司有关专家表示,要建设智能城市,必须对城市各个组成部分信息进行重新整合,相关信息实现共享。

  从这个角度来看,建设智能城市首先要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数据共享,统一管理,让数据真正服务于管理者。特别要强调打破行业分割、封闭的信息化架构,着重突出信息化的整体效能。

  “不打破部门利益,即使放更多的传感器,仍然解决不了信息共享问题。”与会专家认为。

  以美国旧金山智能停车系统为例,政府通过共享城市所有的停车位信息,重新对停车位进行定价,实施弹性收费,并将全市停车位做成APP软件,让市民手机下载。对司机来说,下载了这个软件,就可查找到附近各个位置停车位并了解收费信息。

  同时,建设智能城市还应从顶层设计开始,政府应适当公开一些非隐私信息,让市民共享。

  如纽约推出了311市民电话,即市民综合服务热线,整合了城市所有智能部门原有热线,实现政府“一号对外”,24小时集中受理市民的咨询、投诉、求助、举报、意见及建议。这样,就彻底解决了原有的多个热线互相扯皮、互相推诿的情况发生。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