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办文化节 我们还缺点啥?

2013年09月23日 13:08   来源:西藏日报   古丽

  8月3日,阿里象雄文化节开幕;8月6日,拉萨雪顿节开幕;8月15日,山南雅砻文化节开幕……随着我区旅游日益升温,西藏自治区各地的旅游文化节挨个闪亮登场,好不热闹。

  近年来,由政府牵头,我区各地市全面启动文化节按扭,以市场运作的方式改变了以往固守的旅游经济态势,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为当地带来无限商机。

  办文化节,成绩有目共睹。然而,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影响力,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笔者认为,我们不妨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时、地利、人和”之说来分析我区办文化节存在的“短板”。

  “天时”,指现行的政策、法规、相应的当地的规定。有利的政策环境是成功举办文化节的必要条件。按照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关于把西藏打造成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要求,西藏自治区制定并落实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办文化节的政策背景已经成熟。据报载,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山南地区出台了《西藏山南地区招商引资若干规定》,并于2013年雅砻文化节期间吸金29.61亿元。因此,各地市要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让投资者放心、让游客安心。

  “地利”,指环境、条件。西藏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是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这是西藏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地的优势所在。然而,西藏旅游目的地不仅距离客源市场远,且目前区内航空运输航线少,特别是机票价格居高不下,使游客进出藏的交通费用昂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文化节的规模。另外,西藏自治区旅游综合接待能力较弱,旅游饭店特别是星级宾馆的数量相对太少,无法满足办文化节时进藏游客数量激增的需求。除此之外,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策划方案等也是决定文化节成功与否的因素。

  “人和”,指人心之总和,主要指“人”的因素。办文化节,有助于提升举办地的形象,相反,举办地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也影响着文化节的成功与否。在提升举办地形象过程中,当地群众的一言一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游整体素质偏低、个别商户不诚信经营、少数人的不文明行为等,会给前来参加文化节的游客、投资者留下不美好的回忆。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农牧民参与旅游的规范化服务水平,这不仅能够助农增收,而且有利于打造文化节举办地的良好形象。

  《孙膑兵法·月战》中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找准办文化节所需的“天时、地利、人和”,补齐“短板”,西藏自治区的文化节一定会越办越成功。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