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安徽多地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当地针对非法行医一直保持高压打击态势,黑诊所、假医生现象出现萎缩趋势,但仍有不少非法行医者采取更加隐蔽的手段逃避打击;一些黑诊所周边的群众常常被他们的招数所蒙蔽,在执法人员取缔黑诊所时还极力为非法行医者争辩。
卫生监督部门提醒广大群众,非法行医不具备医疗机构许可证或执业医师资格证,广大群众要认清他们的危害和危险,遇到没有资质的黑诊所“假医生”,要及时向卫生监督部门举报。
“一针灵”其实是“虎狼药”
根据安徽省卫生监督局的调查,他们查获的非法行医的行医地点大部分都在城乡接合部或农村。而黑诊所服务的对象则绝大多数是周边群众,其他还有工地农民工、老乡等。调查还显示,群众选择去黑诊所就医的原因大多是考虑经济因素。“正规医院收费高、就诊者收入低、黑诊所费用低、离家方便等因素是周边居民选择去黑诊所看病的主要原因。”安徽省卫生监督局医监一处处长胡庆生分析。
执法人员反映,正是这部分人群医疗知识不足、对于非法行医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黑诊所、假医生在一定范围内还有生存空间。一些群众经常以“某某大夫可灵了,小孩感冒他打一针就好”之类的理由质问执法人员“你们为什么要取缔这家诊所”。
“其实,这些所谓的‘一针灵’大夫,很多都是没有资质的假大夫,他们经常‘小病大治’,给患者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或激素。有些完全可以自愈的疾病也使用大量药物。”卫监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检查时发现,一些基层诊所,特别是黑诊所,都爱给病人输液打抗生素。
专家告诉记者,大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虽然看起来是“一针灵”,但是实际上却让很多人产生了耐药性。有很多病人在小诊所或黑诊所久治不愈后送到大医院,都呈现多重耐药性,病情变得十分棘手。
“药价低”其实是“早过期”
“老百姓选择黑诊所诊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收费便宜。”胡庆生介绍,但是他们从已查处的案例中发现,很多黑诊所里的便宜药来源不明。
“我们曾经查处过多起案例,周边群众反映诊所的药价要比正规医院便宜得多,有的药正规药店或医院要卖十五六元,但黑诊所只买七八元。但是我们一看,货架上的药品往往是快过期的或者是已经过期的药品,诊所医生也拿不出任何正规购药凭证。”一线执法人员介绍。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廉价药往往是黑诊所从一些“回收药品”的药贩子手中购得的。与正规药店相比,他们的进货价可能只有正规药品的一半甚至更低,黑诊所再适当加价售卖给患者,却赢得了周边群众收费“公道实惠”的口碑。但是回收的药品质量、有效期都难以保证。
一些黑诊所还迎合周边群众的就医习惯和经济条件,提供上门诊疗,凭熟人关系“先诊疗后付费”、药品按“片”“粒”出售等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流动人口特别是较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
执法人员介绍,根据国家《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药品企业和经营单位不得向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批发药品。但是,从查处取缔无证行医时各地收缴的药品品种及数量来看,其种类齐全,数量巨大,无证牙医都能购买到麻醉药品,说明药品采购流通环节存在严重漏洞,药品供应源头未得到有效控制。药品流向无证行医者,为无证行医提供了物质基础。
“老专家”其实是“空招牌”
执法人员称,近年来打击非法行医一直保持高压态势,部分非法行医者采取了更加隐蔽的方式,如电话预约、医药分离、错时接诊等。其中还有不少没能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人员采取“租借”有资质医生的方式开办诊所,然而这些被租借的“老医生”只是出个招牌,真正给周边群众看病的还是没有执照的“假医生”。
胡庆生分析,由于前几年医学院校扩招,尤其是中等卫生学校和地方卫生学校以及非正规院校医学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这些人员或不符合执业医师报考条件,或短时间内无法考取执业医师资格,为了生计而私设诊所无证行医。他们往往采取租借其他有资质医生“招牌”的方式开办诊所。
“没有资格证,这些人的医疗技术水平可想而知,而他们也非常谨慎,平时仅仅处理一些常见病,生怕出了什么纰漏被查处。但是依然有注射时发生过敏反应无法及时抢救的个案发生。而一旦发生意外,患者的生命健康就会受到无法弥补的损害。”安徽省卫监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非法行医,他们已经建立了全省联网的“黑名单”制度,希望广大群众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有资质的医生就诊,遇到黑诊所、假医生及时举报,让非法行医无处遁形。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