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再添"舌尖上的非遗" 特色食品制作工艺入选

2013年10月23日 16:59   来源:每日新报   金学思

曹子里绢花装点天安门广场

田风集老先生在清末制作的鹰帽子(距今100多年)

  王秦庄少林功力拳、七里海河蟹面、鹰帽子、老东乡中旺肠子、含灯大鼓……记者昨日从市文广局获悉,这些流传于津沽大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正式“入册”,被纳入市级“非遗”名录。日前市政府下发文件正式公布了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公布的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共有62个项目,新入选项目49项,扩展项目13项。

  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项目共包含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个门类。众多市民熟知的项目名列其中,例如评书、含灯大鼓、重刀武术、长芦制盐技艺、京万红软膏组方与制作技艺、隆顺榕藿香正气水传统制作技艺等。近年来,天津持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并于2007年和2009年分两批公布了9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2年市文广局启动了天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共收到各区县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7项,86个项目通过初审进入专家评审会,最终,专家评审通过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62项,并进行了公示。按照审批程序规定,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项目经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审议通过,报市政府正式审批通过。

  在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中,共有14个传统技艺项目入选,成为入选项目最多的门类。其中,一部分津城特色食品的制作工艺得以入选,包括果仁张净香花生仁和琥珀核桃仁制作技艺、崩豆张糊皮正香崩豆和七美香瓜子制作技艺、七里海河蟹面传统制作技艺、老东乡中旺肠子制作技艺、汉沽“八大馇”制作技艺等均位列其中。记者从静海县了解到,老东乡中旺肠子制作技艺1879年由清朝末年中旺侯式灌肠发展而来,利用天然中药制作。传说清末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有中旺籍士兵带灌肠数斤进献,袁世凯尝后大赞,复购数十斤,带进清宫分赠其朋友,博得盛赞,于是中旺灌肠声名鹊起。2005年正式注册“老东乡”牌中旺肠子。还有一些民间手工技艺得以入选,如鹰帽子(猎鹰防护罩)制作技艺、曹子里绢花制作技艺等。鹰帽子(猎鹰防护罩)在天津的制作工艺,距今已有120余年。曹子里绢花制作技艺在武清曹子里乡已传承300多年。清朝初年,其手工绢花曾作为御用贡品上京进献。2008年,曹子里乡的3万片“香山红叶仿真叶片”成为北京各奥运场馆专供产品。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门类方面,傅式形意拳、太祖长拳、王秦庄少林功力拳、五行通臂拳、赵堡太极拳五套拳法共同入选了本批名录。此外,杨家将在静海的传说、杨七郎墓的传说等五个传说作为民间文学门类,也入选了此批名录。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