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连日雾霾天 环保部门称天气不利污染扩散

2013年10月31日 10:07   来源:新华日报   杭春燕

  昨天下午2时许,记者在南京街头看到,天地间灰蒙蒙一片。实时空气质量指数(AQI)显示,南京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同一时刻,江苏13个省辖市中有7个处于“轻度污染”,而连日来全国多地也都出现雾霾。省环境监测中心专家昨天下午紧急举行媒体答疑会,回答公众关心的诸多热点问题。

  为什么近来不少地方出现污染天气?

  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张祥志解释,这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为城市本身存在污染因素,比如工业排放、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等;外因则是“由气象因素引起”。秋季跨地域、大范围的空气污染一般由气象因素或秸秆焚烧造成,今秋省环保部门对秸秆焚烧“死看硬守”,禁烧力度空前。从每天发布的卫星监测报告看,近来仅发现极少量秸秆焚烧火点。

  记者了解到,影响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因子主要为“风速”和“湍流”:冷空气过境前,江苏省受低压槽区控制,空气对流不旺盛,风速较小;近期江苏上方大气相对稳定,近地面还有逆温层存在,相当于一个暖盖覆盖于江苏上空,不利于湍流的形成。此前气象条件非常不利于污染扩散,随着昨天省内大部分地区开始下雨,这一状况将有所改善。

  如何看待官方数据与民间数据不一致?

  有网友昨天发微博称:“最近发现广播新闻里发布的空气污染指数和‘墨迹天气’‘空气污染指数’等手机软件发布的数据经常各不相同,有时相去甚远,而且我还经常听到是测量仪器出故障的解释。请问空气质量数据到底是谁提供的?对于重要的公共信息你们能靠谱一点吗……”

  张祥志解释说,对于空气质量的监测,国家有一套严格的要求和技术规范,对监测点的选择、采用什么样的仪器、监测方法等都有详尽细致的要求。“官方数据是根据国家技术规范采集而来的,各种手机软件发布的数据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规范采集而来呢?”她打了个比方,同样是体检抽血,餐前餐后检测结果可能就会相差很多。

  除了PM2.5,还要关注PM0.5吗?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近日研究证实,大气中粒径在0.25~0.5微米范围内颗粒物(即PM0.5)的浓度与居民健康危害的关系最为显著,且粒径越小,健康危害更大。

  张祥志表示,她“没有参与”对PM0.5的专门研究,因此无法判断准确性。据其介绍,我国以前只检测PM10数据,今年采用新空气质量标准后,才开始把PM2.5纳入检测,当务之急是做好PM10和PM2.5的监测、整治工作。“国际上对空气质量的评价也只是检测到PM2.5,单独检测PM0.5的尚未听说。”她解释,所谓PM10、PM2.5、PM0.5,只是按照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不同而对应的不同说法,PM2.5就是小于2.5微米的颗粒,包括PM0.5在内。

  如何看待世卫组织称空气污染为新致癌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旗下的国际肿瘤研究所(IARC)10月17日发布报告称,人类呼吸的空气含有致癌物质,该机构将其归为人类致癌物。IARC召集了全球一流专家,通过对最新科学文献的回顾,总结出有充分证据表明人们暴露在有污染的空气中将导致肺癌。其负责人表示,这份报告向全世界发出强烈信号——采取行动降低空气污染刻不容缓。

  对此,张祥志表示,这并非自己的专业范围。不过,昨晚7点,记者注意到“江苏环保”微博转发了这样一条新闻:广东省气象局专家吴兑在研究中发现,人体对大气污染致癌物响应时间为7到8年,“大气污染对癌症的诱发,并非短期效应,而是长期累积的综合效应”。该微博指出,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公布,中央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态度非常坚决。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