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墨脱:这里的生活远比想象的有味道

2013年11月08日 14:48   来源:西藏新闻网   

  “你在墨脱呆了几天,墨脱怎么样,有住宿的地方吗,网络有没有?”这是采访结束从墨脱回到拉萨后,不少人对我们提出的疑问。

  在没有走进墨脱之前,我们也有类似的疑问。10月31日下午,我们正式踏入墨脱县城,首先看到的是县城唯一的一家加油站,随后映入眼帘的是具有浓厚门巴风情的建筑,酒店、超市、餐厅、KTV、网吧等一应俱全。一座现代化设施齐全的小县城展现在我们眼前。

  如今的墨脱,再不是早些年徒步者故事里描述的那般:四面环山,没有一幢楼房,酷似一个村落。即使现在的墨脱县城也只有4000人左右,但最让人惊喜是,这座面积不大、道路不多的县城居然满大街跑着“墨脱出租车”。

  我们从墨脱交通部门了解到,2013年上半年统计:县城出租车达到23台,墨脱县至波密县小型越野出租车达46台,县城至各乡镇、村小型越野出租车达到14台,这些都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县城到电视台15元、到加油站15元、到新村10元……我们乘坐发现,这些出租车都悬挂了规范的顶灯,价格也有标准。“政府为了鼓励我们解决出行问题,让我们私家车申请,达到要求后统一安装顶灯,并要求要按标准进行收费。”出租车司机刘师傅说,出租车都是墨脱县的商户,有人打车就跑,没人打车就在店里经营生意,有时一天能跑100多元生意,少的时候也有几十元。

  墨脱公路实现分季分段通车后,墨脱县的城乡面貌得到较大改变。一座座现代化楼房拔地而起,环城路、东布路、扶贫路、水仙花大街、县城二环路、莲花广场、墨脱新村等铺展在县城,结束了墨脱有县无城的历史。县城的宾馆、酒店、KTV、网吧等也越来越多。

  在墨脱的几天时间里,我们还走访了一些KTV、网吧、台球室等,了解墨脱人的夜生活。

  陶师傅的烧烤摊就在我们住的宾馆对面,仅隔一条马路。天刚黑,烧烤摊就亮起来了。陶师傅是四川人,今年38岁。一年前,他与妻子、儿子来到墨脱,做起了烧烤的生意。尽管辛苦,生活过得也算有滋有味。每天晚上他的摊子要摆到凌晨。旁边有一家“雪域情”朗玛厅,里面的年轻人玩尽兴了,就到烧烤摊消费,成为陶师傅主要顾客。我们还发现,晚上朗玛厅旁边的网吧和台球室同样不冷清。

  看着陶师傅的妻子也来帮忙干活了,一家三口忙碌着招待顾客。炭火的烟直扑向陶师傅妻子的脸,可她却始终微笑着。那一种表情,我想就叫作幸福吧。

  三碗一口 体验墨脱的鸡爪谷酒

  墨脱的居民说,不认识鸡爪谷酒即没有认识墨脱。门巴族的热情好客,记者也亲身体验了一回。11月3日到居民白玛家采访时,听闻记者是拉萨过去的,白玛立刻招呼记者。

  “这是我们自己酿的鸡爪谷酒,你尝一尝。”白玛说完,记者手上立刻接到的一只小碗,碗里盛满了酒液。“我们门巴族的习俗是客人上门,三碗一口。”白玛解释说。

  “三碗一口?就是连喝三碗?”记者有些迟疑。“客人连喝三碗,体现我们招待的热情。”白玛说。

  鸡爪谷酒酒液有些浑浊,颜色有些接近花雕酒,可以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因为此前从来没有喝过,第一杯喝得不快,入口有一股类似黄酒的味道,比较醇。

  刚喝完,白玛立即又将碗添满。第二碗下肚,胃里有股暖暖的感觉。鸡爪谷酒味甘醇,因为墨脱不少地方夏季高温、湿度大,白玛说,鸡爪谷酒有防暑、防湿的功效。

  第三碗下肚,白玛和家人都发出喝彩声。后来打听,不少人说这酒度数和啤酒相当,但记者感觉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也许是门巴族的乡亲们经常饮用,不觉得酒精度数高吧。

  白玛说,他们的鸡爪谷酒是用玉米和鸡爪谷酿制的,碾碎的玉米和鸡爪谷按大约6比4的比例进行混合炒制煮熟,添以酒曲发酵制成,当地家家户户有酒,男女老幼皆饮。

  采访结束,记者正准备离开,这时白玛说:“我们门巴族的习俗是客人离开之前也要喝一碗。”其实,此前喝的三碗酒劲已经开始上来了,但又推脱不了,记者只好硬着头皮喝下,随后赶紧回到酒店,以免醉酒失态。(西藏传媒集团赴墨脱采访报道组记者 江飞波 刘桂池)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