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内配套工程进入冲刺 明年十月长江水流入津门

2013年12月11日 15:09   来源:今晚报   

  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当前本市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已进入冲刺阶段,各参建单位正加大力度推进西河原水枢纽泵站工程、滨海新区供水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为明年长江水流入津门奠定坚实基础。根据国调办总体任务安排,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于明年10月份实现通水,届时,湖北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水将沿着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一路北上,流经河南、河北进入本市。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沟通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形成我国四横三纵的供水格局。天津干线是中线总干渠的一部分,全长155公里,总投资85亿元,始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西黑山村西北,由西向东途经河北省8个县(市、区)和本市武清、北辰、西青三区,终点为西青区曹庄花卉市场北侧的天津干线出口闸,与市内配套工程曹庄泵站相连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本市将在每年7.5亿立方米引滦水的基础上,再添8.6亿立方米的引江水,有效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

  开辟津城第二条输水生命线

  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本市将再新增一个水量稳定、水质优良的外调水源,提高城市供水保障率。南水北调工程将开辟津城第二条输水生命线,届时,本市将形成“一横一纵、五库联调”的供水骨干网络。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本市将形成以调节引滦水的于桥水库、尔王庄水库,调节南水北调中线水的王庆坨水库、北塘水库和调节未来的南水北调东线水的北大港水库为供水安全保障,以“一横一纵”为连接,构建起引江水、引滦水联合调度、互为补充、优化配置、统筹运用的供水体系。

  其中,“一横”是指南水北调市内配套滨海新区供水工程,从本市西部入境,由西向东布置;“一纵”是指现有的引滦入津工程,从本市北部入境,总体走向自北向南。

  由于中心城区、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是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地区,在供水安排和工程布局上将形成引滦水、引江水、地下水、淡化海水、再生水等多水源联合供水的格局。

  市内配套工程明年上半年完工

  南水北调主体工程只将南水北调水送至受水区收水口门,各省市需组织建设相应配套工程,本市五大市内配套工程将于明年上半年完工,全面做好通水准备。

  据悉,五大市内配套工程中,中心城区供水工程已全面完工,该工程将通过西河原水枢纽泵站向中心城区的芥园、新开河、凌庄三大水厂输送南水北调中线原水;尔王庄水库至津滨水厂供水工程已于2011年5月通水运行;滨海新区供水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其主要功能是将南水北调中线原水从天津干线末端输送到津滨水厂;滨海新区供水二期工程正加紧建设,年底基本完工;西河原水枢纽泵站工程也在加紧施工,累计完成投资13.1亿元,占总概算投资的85.2%,计划于今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成后可将南水北调中线原水加压输送到芥园、凌庄、新开河三大水厂,使中心城区实现引江、引滦双水源保障,并兼顾特殊情况下引黄供水。

  城乡缺水问题有望缓解地下水资源可休养生息

  南水北调水进津后,本市城乡供水问题将得到好转,地下水将逐步恢复,地面沉降问题也有望得到缓解。

  近年来,受滦河流域上游用水量增加和降水量持续偏少的影响,引滦来水逐年衰减,只能基本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用水有较大缺口,不能满足城乡水生态环境的需求。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本市将每年增加8.6亿立方米的引江水指标,2015年全市所有可供水源,包括外调水(引滦、引江)、地表水、入境水、地下水、海水淡化和再生水的可供水总量将能够基本满足全市正常年份用水需求,农业和生态缺水形势将有所好转。此外,大量替代水源的出现,深层地下水将迎来休养生息之机,开采总量将得到有力控制,地下水位将逐步恢复,地下水源将逐步得到修复、保护和涵养。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本市还将继续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水资源配置水平,有效控制用水总量,通过制度建设、技术改造等措施,珍惜、保护来之不易的水资源。

  千余公里引江线立交设计防污染

  南水北调工程跨多个省市,绵延1000多公里,水质如何保证,成为市民关注的话题。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该工程采用全线立交的设计方案,保证引来的长江水不与沿线其他河流沟通,彻底杜绝了由其他水体造成的污染,保证江水的水质洁净。

  据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调水总干渠在河南、河北境内采用全封闭、全立交的专用明渠输水,北京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输水,天津干线全线采用地下钢筋混凝土箱涵输水。

  同时,天津市内的配套工程采用管道方式输水,全程隔绝污染,保证工程进水口与出水口的各项水质指标无变化,并将输水水量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届时,市民将喝到水质更有保障的引江水。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