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舆情调查中心联合大渝网与重庆晨网,在线调查3010人
68%受访者感慨是一种负担,73%觉得年年老一套意义不大
近日,重庆晨报舆情调查中心联合大渝网与重庆晨网,对3010位市民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发现,近七成人(68%)感慨年终总结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负担。其中,33%的人觉得“负担很重”,35%的人“有一些”负担。受访者中,89%的人需要做年终总结。
71%的网友
年终总结价值不大
周洋是沙坪坝区一事业单位职员。去年年终,单位下发了一批模板和表格,要求填年终总结。领导还特意嘱咐“好好总结不足以及对部门的意见”。于是,涉世未深的周洋给自己和所在部门“找茬儿”,不仅将自己的失败与不足认真总结一把,还给部门的各种弊端一一梳理并提出意见。
不久后,领导将周洋叫去办公室约谈,问“是不是对领导不满”、“是不是想跳槽”,同时召开部门紧急会议讨论周洋提出的各项意见,这让他十分难堪。此后,在领导的暗示与同事的指导下,周洋重新写总结。这次,他严格按照“成绩”与“不足”九比一的字数比例进行操作,并大赞领导与部门在这一年来的各种成绩与进步。
周洋认为,如今不少单位的年终总结有些走过场,多数人报喜不报忧,成绩、进步成为总结的主旋律。这背离了总结的初衷与意义。
本次调查显示,仅23%的受访市民感觉年终总结“非常”或“比较”有价值;71%的人直言“价值不大”,其中26%的人更是认为“完全没价值”。
采访中,一些职场年轻人向重庆晨报记者展示自己今年的年终总结,多数雷同。比如,在总结“不足”一栏中,一位年轻人写道:“我刚进入职场,还有很多不足,希望将来各位领导与同事多多鼓励与帮助……”还有人写道:“幸好有领导的提点,让我这一年中少犯了许多错误,感谢领导的重视与栽培,今后一定再接再厉,少犯错误……”
你如何对待年终总结?调查中,40%的受访市民直言会根据去年的总结进行小修小补;27%的人会在网上找范文、模板进行抄袭;24%的人承认敷衍了事。不到三成人(27%)会认真对待年终总结。
73%的网友
写总结敷衍了事
南岸区一国企人力资源部门主管祝伟承认,虽然年终总结的出发点是好的,可当前注水情况普遍。一方面是因为不少员工每年的工作属于流水作业,存在重复性,没有特别值得总结的事项;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对年终总结的要求过于繁琐,这让本来年终就比较忙碌的员工有些吃不消,于是敷衍了事。
为什么一些人对年终总结敷衍了事?调查中,73%的受访市民认为原因是年年老一套,意义不大;37%的人认为领导根本不会认真看总结;17%的人将原因归咎为“要求过细过多,没时间写”;14%的人觉得总结不会影响奖金、评优和业绩等;不过,也有19%的人认为原因是一些人缺乏认真总结的踏实精神。
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吴哲正为年终总结感到纠结。他们平时的工作往往是领导随时安排什么做什么,如果要总结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那么一句“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就足以概括。
吴哲曾经在总结时建议有的工作环节可以简化,比如有的事情不一定非要向领导进行汇报。领导当时欣然同意,但最后的结果是,他好几次“自作主张”让自己背了黑锅。
工作几年下来,吴哲慢慢悟出“总结再好,不如领导表扬一句”的道理。如今,他会把模式化的工作,总结出一些要点;会把简单的工作,用一些漂亮的词进行包装,变成重要成果;会把不足之处一笔带过,更多的是对领导与同事的感谢。此外,单位要求总结至少2000字,吴哲会写出4000多字。
65%的认为
成绩不是总结出来的
人力资源培训师李岚介绍,不同企业对年终总结的态度不尽相同。对一些职责分工比较明确的企业,员工或部门做哪些事,大家都可以清晰地看到业绩,从而进行奖惩。她认为,这类企业不必过多要求员工将精力放在总结上,也没必要对员工的总结在字数、格式上的做过多硬性要求。
对于一些职责分工不太明确、自上而下进行绩效考核的企业,目前员工的奖惩更多还是领导说了算,于是个人总结显得比较重要。李岚认为,这类企业应做到以人为本,一方面多与员工沟通总结的形式,没必要“一刀切”,另一方面要学会更科学地、多维度地考量员工绩效,不能只靠总结是否写得“漂亮”判断员工的能力与成果。
调查显示,65%的受访市民认为,员工的成绩是踏实干出来的,不是“总结”出来的;49%的人建议企业从多个维度评价员工,而不是停留在“总结”的数据上。
李岚表示,年终总结有利于员工回顾一年得失,以及合理做好职业规划,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负担和没有价值的形式主义产物。“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很多人的步伐太快了,没有很好地停下来、沉淀下来去思考自己的得失,年终总结正好为大家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去思考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重庆晨报记者 肖舒楠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