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的女伶照片,已呈现出姣好的胸部曲线。
晚清紫洞艇上的歌女旧照,很难说有什么曲线美。
开风气之先
广州民俗嬗变系列三
上世纪二十年代女子内衣束放之争如火如荼
“厅长有见及此,亟思将女子束胸之陋习,严行禁革。拟请由省政府布告,通行遵照,自布告日起,限三个月内,所有全省女子,一律禁止束胸,并通行本省各妇女机关及各县长设法宣传,务期依限禁绝。倘逾限仍有束胸,一经查确,即处以五十元以上之罚金……”这是1927年7月8日《广州民国日报》刊登的《禁止妇女束胸提案》的部分文字,提案者为时任省民政厅厅长、留德博士朱家骅。
朱博士口诛笔伐的对象是当时大行其道的女子内衣—束胸小马甲。他满怀信心,要使束胸陋习在3个月之内销声匿迹。朱博士是否一遂宏愿,暂且不论,但这篇战斗檄文以及由此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天乳运动”,却在束胸马甲的退场与舶来胸罩的流行之间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全城女子终于不必为了追求“飞机场”的效果而日日受束胸之痛,婀娜多姿的曲线成为新的美丽风向标,并由此解放了她们的身体和心灵。
马甲当道
胸前密纽紧紧扣
穿上一天腰都疼
著名小资作家陈丹燕曾在《上海的风花雪月》里写到过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沪上十大名妓。她说,看到这些女子照片的时候,她“从来没有想到的是,三十年代上海男人的审美观是那样的恶劣,那十个女人,全都僵哈哈地硬在大襟衣服里,没有一点点的风月气息”。说实话,当笔者看到清末那些在珠江上紫洞艇里的歌女老照片时,也有同样的感觉,她们大多罩着宽袍大袖,胸部平坦,与想象中“婀娜多姿”的多情少女,真有天壤之别。
为何这些女子的胸部个个都如“飞机场”一般呢?这就要说一说清末民初流行的女子内衣—小马甲了。小马甲的前片有密密的扣子,穿上后紧紧扣住,常憋得穿衣者气都喘不过来,但高耸的胸部立刻就会小了一半。
著名文人包天笑曾在《六十年来妆服志》中写道:“小马甲多半以丝织品为主,小家则用布,对胸有密密的纽扣,把人捆住,因从前的年轻女子,以胸部高耸为羞,故百计掩护之。”看官你见多识广,肯定不会问出为何当时的年轻女子“以胸部高耸为羞”的问题,因为这当然是千年来封建礼教的影响啦,所以中国文人笔下的典型美女,总以“削肩平胸”者为多,换言之,“飞机场”是当时主要的美丽风向标。
事实上直到民国初年,广东民间女子仍盛行束胸,女孩子一到十二三岁胸部发育的时候,妈妈就会给她们穿上束胸的白布背心,把胸部捆得紧紧的,一直坚持到成年。底层妇女由于劳动所迫,还不会特别把束胸的禁忌当回事,中上层女子就更动弹不得。
且看1928年7月一期《申报》上的报道,大沙头一位观念进步的先生带着没有束胸的妻子出门,结果其妻在路上连连被讥笑为“村下婆”,她羞愧难当,现买了一件小衫,找了个隐蔽的地方,把胸束好,才愿意与先生接着逛街。女人不把自己弄成“飞机场”,就不好意思逛街,不知道现在天天吵着要吃木瓜丰胸养颜的女孩子们看到这样的报道,心里会怎么想。
束放之争
官方颁布新规范
女子束胸要罚款
如果我们穿越回民国初年的广州城,用心观察社会变迁,就不难发现,知识精英与普通民众之间横亘着一条巨大的鸿沟。知识精英深受欧风美雨的浸润,满脑子“自由民主”的理念,恨不得一夜之间就实现现代化;普通民众则依然按照流传了数百年的既有习惯,不紧不慢地生活着。发轫于上世纪20年代中期的天乳运动,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它来自于官方的顶层设计,并如狂飙一般席卷整个城市,但普罗大众却未必个个都能理解和接受,抵制者也不在少数。
说起广东天乳运动的发轫者,那也是个人物。此人名叫朱家骅,留德多年,于1920年拿到博士学位,随后归国。1927年5月,他出任广东省民政厅厅长。喝多了洋墨水的朱家骅对民间的束胸习俗早就骨鲠在喉。到任刚两个月,他就向省政府委员会递交了一份提案,要求禁止女子束胸。提案不日便被通过,随后,《广州民国日报》对此全文刊载。
朱家骅的行文颇为慷慨激昂,他说:“查吾国女界其摧残身体之陋习有二,一曰缠足,一曰束胸……比缠足为甚者厥为束胸。盖缠足陋习,不过步履不便,其痛苦只及于足部。若束胸则于心肺部之舒展,胃部之消化,均有妨害。轻则阻碍身体之发育,易致孱羸,重则酿成肺病之缠绵,促其寿算。此等不良习惯,实女界终身之害……年来女界风气已开,但仍有以束胸为美观者,不知欧美各国女子无不注意胸部发达,并以丰满隆起为合卫生而美观者……”
那到底如何才能免除束胸之害呢?朱博士的法宝只有一个字:罚!按照他的提案:“自布告日起,限三个月内,所有全省女子,一律禁止束胸,并通行本省各妇女机关及各县长设法宣传,务期依限禁绝。倘逾限仍有束胸,一经查确,即处以五十元以上之罚金。”
禁令公布之后,城里的女警和妇女组织工作人员接过了执法重任,不但有人在街面上检查,还有人上门检查,发现违令者,照罚不误。
据调查,当时城内束胸女子高达九成,对朱博士的提案,她们多数是欢迎的,因为毕竟没几个人喜欢被勒得腰都直不起来的感觉。反对禁令的多是卖小马甲的商家,当然还有观念保守的封建家长,尤其是公公婆婆。据报载,当时有些做儿媳妇的,本来已把束胸带子扔了,结果挨了公公婆婆的痛骂,被严令重新穿上,幸好有妇女组织的人上门检查,严令罚款,老人家们心疼白花花的银元,这才咕咕哝哝,感叹人心不古,由着年轻人去了。
由于民间反对势力众多,因为朱博士“全省在三月之内禁绝束胸陋习”的宏愿并未实现。不过,经此“狂飙突进”的一役,坊间束胸女子已大大减少,小马甲卖家的生意大不如前,这就为胸罩这一舶来品的流行扫清了大部分障碍,以“飞机场”为美丽风向标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胸罩流行
女明星曲线动人
都市女紧随风潮
为配合朱博士“禁止束胸”的主张,《广州民国日报》铆足了劲宣传女性曲线之美。1927年7月中,该报还专门在头版刊登广告征集美女画像,声称要“搜集欧美名姝、中华佳丽照像,择其曲线姿势秀美者四十六幅印刷出售,美名曲线精华”。
更有精明的商家紧随其后,在报上刊登丰胸药物广告,吹嘘自己的产品“娇小的身躯,过度的压逼,虽然解放仍然平扁有害曲线美者,可服用银盒生殖灵,恢复女性使仍然膨胀,无须借用棉花”。不过,从这广告内容中也可看出,免于束胸之痛的女性又开始有了新的烦恼:胸部太平坦,玲珑曲线无法一日获得,再好看的旗袍也穿不出味道。
求助棉花总非长久之计,所谓丰胸药物多半也不过是商家的吆喝,恰在全城爱美女子蹙眉之时,于上世纪初由美国人发明的胸罩从西方漂洋过海,充当了大家的救星。
据说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女子是电影明星阮玲玉。1934年,上海百乐门舞厅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女子时装表演,阮玲玉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之一。身穿旗袍、内戴胸罩的阮玲玉展示出近乎完美的身体曲线,仪态高贵,风情万种,惹得在场贵妇个个“羡慕嫉妒恨”。有了这样一个极具号召力的代言人,胸罩很快就在上海、广州等大都市流行起来,它对胸部曲线完美的修饰功能使得众多爱美女子的喜爱。有了这个“新宠”,穿旗袍的时候才真的不用求助于棉花了。
到了上世纪40年代,杂志上的胸罩广告并不鲜见。而随着胸罩的流行,吊袜带、西式睡衣和薄如蝉翼的浴衣也渐渐被都市女性接受。生活更为精致的上流女性,更大胆地在内衣胸口缀上蕾丝和绣花,坦然展示完美的身体曲线。内衣终于不再是束缚女性身心的枷锁,而成了呵护她们的贴身伙伴。
当你打开那个时候的旧报纸,看着身穿两截式泳衣,露着光洁的脊背,沙滩上悠然晒着日光浴的民国美女,很难想象,二十年前,她们的母亲还穿着束胸小马甲,一天天被勒得腰都直不起来。就这么短短的二十年,女性内衣走过了之前一千年都没经历过的巨变。(大洋网-广州日报 采写/记者王月华)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