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百村千幢”工程扩面提质 推进转型升级

2014年01月08日 09:33   来源:安徽日报   

  记者从黄山市文化部门了解到,从今年开始,该市将巩固“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的实施成果,将保护范围由古村落、古民居扩大到古祠堂、古牌坊、古书院、古戏台、古水口、古桥、古塔、古井、古亭、古道等方面,提高徽文化资源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进“百村千幢”工程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从2009年起,黄山市启动为期5年的“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选择101个古村落和1065幢古民居进行综合保护和开发利用,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 5年来,该市投入60余亿元,实施101个古村落和1325幢古民居的保护工作,打造19类、964处新型业态,建成湖边古村落、秀里影视村、黎阳故邸等集中保护地13处。

  黄山市坚持“原地保护为主、异地保护为辅”的原则,出台古村落规划、古民居抢修、迁移、认领、土地转让、房屋登记、资金支持、相关程序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设立4亿元专项引导资金,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形式,用于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项目保护,并鼓励各种市场资源积极参与,吸引了70%的社会资金投入,打造了一批乡村艺术会所、农家乐、民俗客栈、传统手工作坊等,推动古村落、古民居由原来文化观光的单一利用模式向多元业态转变。

  黄山市在总体规划基础上逐一编制古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和古民居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按照文化体验、乡村体验、休闲度假、摄影绘画、文化创意、农业生态等19种类型进行规划,突出维持原貌、修旧如旧,保持基本格调与韵味不变。在工程实施中,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徽派古建筑聚落保护利用和传承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试点省项目“徽州古民居保护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的实施为契机,与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技术攻关,重点解决古村落的环境整治、污水处理、墙体开裂、地基加固以及古民居的防腐、防虫、防火、防漏、防雷、防盗、防潮处理等共性关键技术。

  黄山市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解决了“有人管、有钱修、可利用”等问题,不仅成为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的新业态,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就地就业、增收致富。 2013年,该市乡村旅游接待量有望达到2550万人次、实现收入150亿元,将再创新纪录。

  【编后】

  徽派古村落、古民居是徽文化的“活化石”。然而,资金、技术等一直是困扰保护利用的难点。黄山市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从政策、资金、技术、用途等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保护利用的新模式,既保护传承了徽文化,又创新发展了文化特色产业。(记者 吴江海)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