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古城大火追问:知道隐患未必能防患未然

2014年01月13日 08: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目前余火已被基本扑灭,灾区的交通、水电、通信全部恢复畅通。”1月12日下午,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火灾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县长肖徐介绍道。

  然而,始建于唐朝、中国保存最好最大的藏族民居群,却再也无法重生了。242栋房屋被烧毁,335户群众受灾,这个藏语中美丽的“月亮城”已是一片废墟。截至记者发稿时,损失总额和受灾面积仍未被统计出来。

  许多人不禁发问:这场灾难,难道不能避免吗?

  这场火早晚也会烧 

  尽管造成火灾的直接原因尚未查明,但一些受灾群众事后认为,这场大火即使这次不烧,早晚也要烧。

  来自广西的董女士在独克宗古城卖了8年首饰,这次火灾把她的店铺烧了个精光,损失达上百万元。在前往受灾户登记点的路上,她不断地唉声叹气,说自己早就觉得独克宗古城存在火灾隐患,只是没想到会这么惨。“夏天时,古城里就经常断电、短路。冬天香格里拉那么冷,家家户户都要开空调和电热毯,用电量更大,超出了负荷。只要有一根老化的电线蹦出个火花,就有可能一烧烧一片。”

  在走访中,许多受灾群众把“消防栓不出水”归为注定出现火灾的隐患之一。

  “消防栓竟然是摆设!”据迪庆消防支队支队长陈天昌介绍,2011年前,独克宗古城并没有专门的消防设施,2011年州里下决心投入800万元,建设了古城的室外消防系统。由于消防设施是后添置的,管道大多裸露在外。独克宗古城冬季温度低,夜间会到零下10多摄氏度,消防管道通水会引起水管爆裂,因此平时管道里没有水,有事时再从高处放水,但水到达消防栓需要一定的时间。消防官兵展开扑火时,管道里是有水的,但15分钟后,高处的消防栓水压开始不足。

  “其实我们之前预防火灾的工作也是有亮点的……”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陈天昌犹犹豫豫地吐出半句话,欲言又止。废墟,让一切“亮点”都归零了。

  在香格里拉县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官方这样分析这场灾难的“导火索”:第一,古城房屋多为土木结构,易燃烧;第二,城内通道狭窄,大型消防车无法进入受灾核心区;第三,当地气温较低,致消防设施供水水压不足。

  种种隐患像一副多米诺骨牌,把独克宗古城引向毁灭。11日凌晨,古城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呈现出灾难片中才能见到的景象。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徐师傅回忆:“当时不少人只穿着内衣裤就尖叫着跑出来了,我免费把他们送到了稍远处的酒店,来来回回送了好几趟。”

  知道隐患,未必就能防患于未然。就在1月10日召开的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暨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人们都在谈美好的畅想,没人谈如何应对旅游景点的安全隐患。一天后的独克宗古城大火,把云南从美好的畅想中拽了回来。

  难解的矛盾,难补的损失 

  1月11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福泉碰巧来香格里拉调研,心痛之余,杨福泉认为,独克宗古城火灾给全国的古城都提了个醒。

  “在我国,申报‘历史文化名城’需要满足很多要求。比如房子间距——中国的古城大多都是木结构,间距极小。如果你打破这种建筑传统,可能看起来就不那么原汁原味,不符合申报要求;可如果你继续这种传统,房子容易成片燃烧,消防车也不好进去。”

  此外,古城的规划也是杨福泉心中的一根刺。听说迪庆消防官兵在灭火时难觅水源,杨福泉很无奈:“我们的古城建设缺乏严密的论证和规划。木结构的古城,不比欧洲那些耐火的石头建筑群,水就是它的生命线啊!”

  事实上,从丽江古城,到剑川沙溪古镇,再到巍山古城大都,这样的矛盾都在不断上演。去年的丽江古城大火犹在眼前,如今的独克宗古城又化为灰烬,杨福泉觉得,虽然这是一道难题,可这题已经到了必须被破解的时候了。

  “现在的技术越发发达了,能否在木建筑外层外涂一层防火材料呢?我们的古城申报和规划,能否更加科学一些呢?”杨福泉说。

  记者从迪庆州政府了解到,政府已开始认真研究灾后重建的事宜,力求“修旧如旧”。对此,杨福泉指出,不能单纯地“重建”,否则只会重蹈覆辙。

  说到损失,几乎一天一夜没休息的香格里拉县县长肖徐面对记者几乎哽咽了。据他介绍,502名受灾群众现已被安置到县里的11家酒店内, 吃、穿、住均得到暂时保障,但接下来怎么办,仍是未知数。

  在已成废墟的独克宗古城,记者看到,尽管残垣断壁随时会倒塌,仍不断有灾民冒着危险,试图进入自家屋内,希望找回些未被烧掉的财物。为了安全,武警不得不在古城入口处拉起了警戒线,禁止受灾群众和游客入内。一位老人站在警戒线外,默默地抹泪。

  一些在独克宗古城投资的外地商人也连夜赶来,下了飞机就嚎啕大哭。38岁的上海人王先生前年投资近800万元在古城开了一家酒吧和两家旅社,这场大火让他血本无归。

  记者从香格里拉县政府获悉,如何尽量减少商户损失的措施目前仍在研究中,但王先生感到希望渺茫:“损失太大了,政府根本补不起,也不可能补。再说,屋子里摆放的文物、唐画,很难用钱去衡量啊!”

  杨福泉则寄希望于政府能够通过这次大火出台一些新的政策,鼓励采用一些新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古城保护中遇到的问题,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每一次大火都意味着对古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打击。每一个院落不仅仅是古色古香的建筑,还承载着一页页古城的历史。”杨福泉说。

  商业发展与古城保护并不对立 

  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的独克宗古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2001年,它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香格里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通过评审,独克宗古城愈发受到游客的追捧。

  游客的激增促进了古城商业的逐步繁荣,也给古城保护提出了更多挑战。肖徐表示,香格里拉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在现有情况下,还不能完全跟上商业开发的步伐;很多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消防设施建设,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会汲取教训,同时希望能争取更多的支持。”

  从小生长在丽江古城的杨福泉很能理解肖县长的苦衷,但同时他也指出,做好古城保护,并不仅仅是一个贫困与否的问题。“除了古城本身的规划、建设能力,政府对老百姓的引导也很重要。”

  儿时的杨福泉常常听着更夫“小心火烛”的吆喝声和敲锣声入睡。社区里,家家户户都有着极强的防火意识。“如果人人提高警惕,那起火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也有观点认为,正是过度的商业开发,使得古城各方面隐患增加,最终没能逃过大火的袭击。杨福泉觉得这种看法很荒谬——“制度和管理是干什么用的?”他觉得,目前在火灾隐患方面的制度约束还是太薄弱了。

  在当地临时安置灾民的乐华商务酒店,记者采访了数位受灾商户。多数商户坦言,自己平时没有听说过消防安全的相关规定,也并不关心,因为“有侥幸心理,觉得大火不会真的发生在自己身边”。

  一名藏族商人表示,希望今后政府出台更严厉的防火措施,这样一来,“大家都更受约束,但是也都更受益”。旁边的许多灾民都表示赞同,这把火,把大家烧疼了,也让大家悟出了许多。

  “随着古城的不断发展,火灾的隐患也在增大。这就需要政府制定严格的减灾防灾条例和规章制度,奖惩分明,把防范火灾的责任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否则,独克宗不会是最后一个被烧毁的古城。” 杨福泉说。

  本报香格里拉县1月12日电

(责任编辑:秦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