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加大统筹力度全面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014年01月13日 13:37   来源:天津日报   

  新闻故事

  沿津塘公路由市中心城区驶向滨海新区,经过名镇军粮城附近时,公路左侧田野间陡然出现一大片鳞次栉比的高层住宅楼。这便是东丽区重点打造的规划总面积190万平方米、计划还迁农民4万余人的军粮城新市镇项目。

  2013年8月17日是个难忘的日子,原杨台、大安、兴农等七个村首批1411户还迁村民喜气洋洋地陆续迁入新居。村民王世信有幸成为第一个拿到新房钥匙的人,他家一共分配三套还迁房。其中一套坐落在12层,是90平方米的小三室户型。

  记者随同王世信的家人走进新房,屋里宽敞明亮,地面、门窗、厨厕等装修一新,随时可以入住。这让王世信兴奋得合不拢嘴,他说:“这房子有天然气、有暖气,还有热水器,这样的生活赶上城里人了,又舒适又方便。”说着,他拿出几张过去住的村庄老照片给记者看,街道窄窄的,杂物堆乱放,垃圾污水遍地流。“比起过去没有下水、没有暖气和卫生间的乡村平房来,新楼房的条件不知要好上多少倍!”让王世信高兴的不仅有生以来第一次住上带电梯的楼房,而且随着全镇实施“三改一化”改革,他们全家的农业户口很快就要改成城市居民户口,到时就能享受市民待遇了。

  原杨台村村委会主任杜俊亮感慨地说,村民过去只能靠种田维持生计,如今大都在镇工业园区企业上班挣钱,年底还能拿到集体股份分红,家家还可以把富余的房子出租。农民在一样的土地上享受到不一样的生活。

  新闻综述

  2013年,是天津市城乡统筹发力最大的一年。

  中心城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着重在“高”字上做文章,把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在加快服务业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区倾力最大、亮点最多的是发展楼宇经济,打造“立起来的开发区”。中心城区大力引进总部机构、软件外包、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高端服务业态,着力打造一批税收过亿元的“亿元楼”。短短一年间,一批大公司、大企业的区域总部和结算中心及高端业态企业、机构纷纷抢滩落户津门,一批经过精心打造的金融商务楼、物流商贸楼、科技创新楼、创意产业楼等特色楼宇脱颖而出。

  截至2013年10月底,全市三批列入市政府重点支持的164座亿元楼宇项目,实现税收196亿元,其中和平创新大厦、天信大厦、金正大厦等72个楼宇提前实现税收过亿元目标,新增入驻企业2467家,累计达到1.5万家;从业总人数达到17.8万人。

  涉农区县则在“强”字上着重笔,扎实推动农村农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设施农业产业园区“三区”联动发展,培育整体综合实力的强区强县强镇。

  2013年,天津市农村“三区”联动建设不仅载体功能显著提升,而且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截至目前,31个示范工业园区累计建成拓展区39平方公里,园区预计完成销售收入2500亿元。农业产业园区总数达到23个,基本成为集高标准设施生产、科技服务、产业链条延伸及休闲旅游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小城镇全年新开工面积1000万平方米,竣工600万平方米,年内将有15万农民迁入新楼。

  值得欣喜的是,2013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三个突破:在农村改革方面,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500家,发展农业企业700家,建成金融服务站833家,实现村镇银行涉农区县全覆盖。在农村民生建设方面,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达13%。帮助3000个低收入农户建立起长效增收渠道。在农村生态建设方面,建成第一批151个美丽村庄,基本建成255个清洁村庄,完成绿化造林14.8万亩。

  记者手记

  2013年,从楼宇林立的中心城区,到绿树成阴的涉农区县,从农业、工业到现代服务业,处处呈现出一派城乡统筹、竞相发展的喜人格局。

  中心城区楼宇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标志着具有大都市气魄、拥有国际服务水准的天津中心城区投资发展环境逐步形成。涉农区县扎实推动农村农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设施农业产业园区“三区”联动建设的丰硕成果,让人看到具有土地、生态等资源优势的区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后劲和空间。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无疑是建设美丽天津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