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新政力保古村古建:尽量避免移动文物

2014年01月30日 10: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董飞

  继郑州市官方要求“名人故旧居、百年以上古建筑,不得擅自拆除”通知十天后,河南省文物局29日对外发布“新政”,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各类建设项目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

  这份于日前引发的《关于在城镇化建设中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村名和遗迹也要加强保护,让当地百姓留住记忆和乡愁。”

  新年伊始,位于河南郑州市航空港区庙后安村的一处清光绪年间的安氏大院,因“合村并城”被当地政府“限期征迁”。在舆论的质疑声中,当地政府组织专家进行保护论证,在论证结果出具前,该村古建筑暂获“死缓”。

  “中国古村落的保护,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庙后安村遭遇困境,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夏挽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惋惜不已。

  实际上,安氏大院遭遇的“征拆之困”在当地并非孤例。2013年5月,郑州市孙庄仅存的两座清代民居,一座倒在了挖掘机下,另一座被大火烧成了灰烬。同年11月份,新郑市薛店镇花庄村保存的10多座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古宅,因新型社区建设,亦面临被拆的命运。

  近年来,文化学者冯骥才为中国古村落的消失奔走疾呼:2000年到2010年间,中国自然村减少到270万个,十年里有90万个村子消失,一天之内就有将近300个自然村落消失,而自然村中包含众多古村落。

  河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负责人表示,河南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中心区域,农村地区蕴藏着大量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乡土文物建筑,不仅反映了河南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也是中国文明历史的见证。

  “如果这些古村落、古民居消失了,老家河南将往何处寻根呢?”长期致力于中原民间文化研究的河南青年学者王向威对中新社记者说:“城镇化的发展中,还要留得住乡土的根与魂。”

(责任编辑:彭博)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