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嘴小学管理的春蕾水厂。马嘴小学供图
马嘴小学带头修建的便民桥。马嘴小学供图
“马嘴小学职能泛化的现象,在国内还很少见。”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张雪艳,在实地调查过湖北和重庆的数十所山区学校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即便是在南川区内部,也没出现第二个“马嘴小学”。
那么,这场乡村试验,为什么独独发生在马嘴?马嘴的改革基因是什么?
1 山村的“英雄”情结
在距离马嘴几公里外,一块状似马头的巨石,横亘在山头。
这是著名的马脑城所在地。700多年前,南宋军在这里抵抗蒙古军数年而不败,被皇帝誉为南方第一屏障,与钓鱼城齐名。
这个英雄的故事深刻影响着马嘴人。马嘴小学副校长陈宁志说,每一个马嘴人都有英雄情结,渴望成为英雄,“这可以理解为马嘴试验的一个文化基础、历史基因。”
在这样的土壤中,“英雄”不断涌现。
罗伦,三泉镇卫生院院长,同时执掌马嘴村卫生院。
在“行政缺位”的背景下,“他不仅救死扶伤,还是我们的‘代理村长’。”马嘴村民康永强称,村里的一些日常事务,如上户口、开出生证明等,都会委托罗伦办理。
罗伦的小学老师梁隆超,在马嘴小学任教长达38年,担任马嘴小学校长职务26年之久。马嘴小学上山找水源、建水厂、安路灯、架桥梁,都是在他的领导下实施的。在马嘴,梁隆超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和个人魅力的人。
2010年梁隆超退休,接任校长的,正是罗伦的师弟李建文。
李建文和罗伦并不讳忌,他们或多或少都受过梁隆超的影响,“他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对所有人都是一种潜移默化,成为了一种文化。”
2 “强人”治理下的乡村
在中国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乡村治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多由宗族或乡村精英来组织、实施。
“在‘行政缺位’的背景下,梁隆超、李建文、罗伦的出现,颇有古时的‘乡绅’抑或‘话事人’的意味。”曾任南川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初教室主任的陆清华对记者说。
原长江商学院高级研究员罗天昊,则把马嘴乡村治理试验,比作是“强人治理”。“在一个社会的转型期里,‘强人’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比如张瑞敏之于海尔,吴仁宝之于华西村。”
“要成为‘强人’,必须古道热肠,有群众基础和政治基础。”罗天昊说。
而这,正是梁隆超们所具备的。几乎马嘴的每一个家庭,都受过罗伦的恩惠,都有梁隆超、李建文的学生。这是他们的群众基础所在。
因为他们的出色表现,政府也给予其政治光环。
比如,梁隆超就曾先后获评原涪陵地区“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道德模范。李建文是南川区十大优秀青年之一,并荣获全国十佳春蕾园丁的称号;罗伦是现任南川区人大代表,曾获全国优秀卫生院院长称号,并入选中国好人榜。
“村里有大事或难事,都会找他们来处理。一来他们懂的东西多,二来我们都相信他们。”康永强说。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