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推动大数据产业:先做先行 抢占产业革命前沿阵地

2014年02月28日 00:00   来源:贵阳日报   

  2月25日一早,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办公室陆续接到从青岛总部打来的几通电话。

  “这几天,青岛海信总部已经初步完成对贵阳海信智能产业发展的规划。”贵阳海信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宋金龙说,2014年将成为贵阳海信智能产业本土化发展的“元年”。

  早在2010年,贵阳海信就开始发展智能产业,并成为贵阳市道路交通管理智能监控指挥系统最大的供应商。通过这一系统,交警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所监视路口、路段周围的车辆、行人的流量、交通治安情况,从而实现控制的“智能化”。

  事实上,与贵阳海信一样的端产品制造层企业都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契机——

  从2013年9月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中,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落地生根;到同年12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汇集贵安新区,贵安大数据基地呼之欲出;再到今年3月1日,“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即将举行,贵阳一步步“圆梦”大数据产业。

  信息时代到来,带来了数据的迅速膨胀。正如《纽约时报》2012年2月的一篇专栏中所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

  谁在这场革命中争得主动权,谁就能进入大数据国家战略第一方阵。

  机遇与挑战当前,贵阳早早摩拳擦掌,做足准备、蓄力一击。

  “早几年,谁能把贵阳这个西部欠发达地区省会城市,与信息技术这么高精尖的行业联系在一起?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地域已经不是发展信息技术的决定性因素。同时,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落地开花,贵阳的实体经济发展迅猛,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和产业氛围。一面是弱势被弱化,一面是优势被放大,贵阳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正当其时。”贵阳市工信委主任康克岩说。

  康克岩的自信源于贵阳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持续向好。“十二五”以来,贵阳市生产总值保持15%以上的迅猛增长。2013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2085亿元,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6%。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也为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产业落地营造了良好氛围。贵阳市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2011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8%。2012年,贵阳高新区被列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经开区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13年,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贵阳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75.96%,位列全省第一;全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4%。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的迅速建设,也让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底气十足。

  据了解,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相继建成后,将使贵阳周边特定区域集聚20至30万的机架、上百万台的服务器,数据存储规模可达EB以上,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数据聚集地之一,这必将在贵州形成以云为基础、辐射周边的产业园区集群,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系统、有序发展。

  另一方面,贵阳已聚集了包括朗玛信息、海信智能家居产业园、中电振华在内的电子信息龙头企业;京东电商产业园开工建设,富士康第四代产业园落户贵安新区,贵州富士康示范工厂在贵阳高新区建成投产,都为贵阳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注入了新力量。以011、061、083三大军工基地为核心的航空航天电子装备行业快速发展,也大幅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从电子元器件生产到信息产品提供,电子信息产业正在不断完善,配套支撑能力正在不断完善。

  更重要的是,随着“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的开展,作为统筹全市产业和园区发展的重要平台,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落地开花,为贵阳市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对外,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等为载体,形成先进科技资源引入的有效机制;对内,以设立贵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联盟、建立贵州大学科技园等为抓手,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目前,贵阳市已经培育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8个,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发展科技服务机构42家;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682名,建成贵阳国际人才城;建立天使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成立贵阳银行科技支行、工商银行科技支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氛围进一步增强。

  欲引凤先筑巢。夯实了基础支撑、培育好配套环境、凝聚起智力支持、营造出产业氛围,贵阳必将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中脱颖而出。 本报记者 涂俊超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