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黄金平衡点":去年增速7.7%

2014年03月06日 15:50   来源:解放日报   

  上周,《201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式披露:去年上海市生产总值(GDP)达到21602.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

  7.7%,这样的速度,恰恰是在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使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既保证就业较充分,又支撑结构调整加快。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引领下,上海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和自身深化转型的压力,保持定力、稳中有为,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实现经济运行平稳有序,结构调整稳中有进。

  最稳速度支撑经济升级版

  过去一年,是上海近年来各季度经济增长最平稳的一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8%,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再度回升至7.8%,四季度增长7.6%,各季度GDP增幅落差仅0.2个百分点。

  从全年看,GDP7.7%的增速,比上一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在外部环境错综复杂、自身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的背景下,如此实属不易。

  若论人均,按常住人口计算,去年上海人均GDP达到9.01万元,在全国各省市中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总体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理想条件。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既符合上海要素供给和能源资源环境现状,也符合转型期经济体潜在增长率逐步回落的一般规律,更是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处于经济转型的新阶段,上海经济增速放缓具有必然性,低于前些年的中速增长可能会成为常态。这既是受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因素的影响,更是抓住机遇调结构、促转型的主动顺势而为。

  去年,在7.7%的经济稳速支撑下,上海就业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全市新增就业岗位60.05万个。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11.15万个。至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较好地完成了年初提出的4.5%预期目标。

  “转身空间”中有序进退

  正因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调整才有充足的“转身空间”。

  从产业结构看,去年上海三产增加值增长8.8%,比全市GDP增速高出1.1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2.2%,进一步提高。

  从需求结构看,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增长8.6%和7.5%,外贸出口则下降1.2%。内需增速高于外需,消费增速高于投资,经济增长由内需、尤其是消费拉动的特征进一步凸显。

  “进退并举”才能盘活全局。去年以来,上海在多年坚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开启力度更大、涉及面更广、影响更深远的新一轮结构调整。

  进,要积极有为。上海的“进”,以承担国家战略、引领产业革新为使命。去年上海新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94项,促进光刻机、重大新药等科技成果产业化,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997.5亿元,比上年增长7%,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9%。同时,上海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去年上海三产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2.2%。

  退,更要主动有序。产业退出,过去的上海从“点”出发,哪家企业节能环保不达标就淘汰哪家。去年以来上海开启新一轮大规模的“减与压”。全年聚焦危化、钢铁、印染、有色金属、低端建材等领域,淘汰落后产能660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5%以上。

  为功能提升赢得空间和底气

  处在“黄金平衡点”上,城市的综合功能得以提升,上海完成国家战略赋予的使命有了更大的空间和底气。

  金融机构加快集聚。去年新增各类金融单位116家,至年末,全市各类金融单位达到1240家。金融市场规模快速提升,去年金融市场(不含外汇市场)交易总额达到588.8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0.9%。金融创新发展步伐也在加快,国债期货、沥青期货、黄金交易基金等一系列金融产品推出,推动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贸易投资能级稳步提升。就在去年,《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率先开展。上海关区全年进出口总额达8121.37亿美元,占全国的约五分之一。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兴贸易模式快速发展,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0560亿元,增长35.1%。

  随着启运港退税、期货保税仓单质押融资等试点推进、浦东国际机场货邮中转集拼试点启动实施,上海航运服务功能凸显。

  上海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总部经济加快集聚。去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2家,投资性公司18家,外资研发中心15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比上年增长10.5%。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