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全省对外实际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年均增15%,‘走出去’企业数量较2012年翻一番,达到600家,培育3个以上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积极争创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昨天下午,安徽省商务厅就《安徽省关于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的指导意见》举行新闻发布会,力挺安徽省本土企业走出国门。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安徽省对外承包工程实现连续11年丰收,市场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出去”的企业也从“打工者”向“大老板”转变。截至2013年底,我省共在境外设立企业(机构)370家,协议对外投资额32.7亿美元,实际对外投资27.4亿美元,其中,对非洲投资进展突出,占全国当年对非投资的10%。
发布会上,省商务厅副厅长潘万金表示,“走出去”已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安徽省将重点支持农业、汽车、建筑材料、装备制造、家电等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以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富裕行业和企业,建立境外生产加工基地,促进我省优势产业和易受贸易摩擦影响的产品生产有序向境外转移。
令人关注的是,为加大对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持力度,政府在政策和服务上制定了具体措施。财政和税收方面,《意见》规定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支持“走出去”专项资金。省级财政要统筹各类支持企业“走出去”专项资金。同时,这些“走出去”的企业将按规定享受税收抵免、延期纳税、减税、免税等不同政策。
企业“走出去”时,境外投资审批流程将得以简化,对开展“走出去”项目洽谈、产业对接活动的因公出国(境)手续予以优先办理。
同时,政府将加强中介服务,培育发展面向企业的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中介服务机构,构建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走出去”中介服务体系。鼓励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企业联盟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国别风险、信用咨询和人员培训等服务。(杨俊)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