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今年还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让市场发力,有效规范地发挥作用;还要把财税金融改革作为重头戏……”一放一收之间,政府既要简政放权,又要有效规范;既要到位,又不要越位。这对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 晒出“权力清单”,“简”出行政效率
柳州市诚挚会计咨询公司的张秋是税务部门的“常客”,因为代理几十家企业的涉税业务,以前他时常为一个公章跑断了腿。然而这一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他去办税大厅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前几天向鱼峰区国税局一次提交了3家企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申请,不到5天,3家企业的申请审批就通过短信发到了我手机上。”张秋说,以前办一个一般纳税人申请,要领表格、送资料,往返税务局好几次;现在不仅可以网上提出申请和传递电子资料,还可以实时在互联网上查看审批进程,省心省事。
张秋的省心省事,是自治区国税局大力简政放权的一个剪影。
今年2月26日,就在国家税务总局网上公开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后不久,自治区国税局在《广西日报》上晒出了下发审批“清单”。
“目前除总局规定属于省国税局审批权限的汇总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审批、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的审批、指定企业印制发票、逾期申报出口货物劳务退(免)税批准等项目,以及属于地级市审批权限的出口货物劳务退免税审批外,其余的审批项目的审批权限我们已全部下放至县(区)国税局。”自治区国税局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提高审批效率,除了审批权限下放外,自治区国税局还大力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手段现代化。如对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统一发放审批结果;实行审批内部流转、限时办结,避免纳税人在各部门、各环节间奔跑。同时大力推行审批电子化试点工作,自主研发应用“网上行政审批信息管理系统”。
今年2月,南宁的林小姐很顺利地找到一份在一家贸易公司做出纳的工作,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她首要的“敲门砖”。
从去年7月份起,我区贯彻实施财政部73号令,即考生只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不再需要经过财政部门的任何审批,就可到指定的地点当场领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极大方便了每年约12万的考生。而在以往,这个领证的审批时间有时要等上20个工作日之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治区财政厅从最初手握行政审批权40项减至如今21项,权力清单几乎缩减一半。各个部门跑财政厅的人明显少了,基层财政局为提高审批效率拍手叫好。
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董仕军说:“只要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已经过时且与当前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长期未实施审批且取消后不影响社会管理的,我们一律予以取消。”
2 放管结合,到位而不越位
“放权不是不管,而是为了把该管的事管好。”董仕军表示,减少事前干预,加强事中管理,强化事后监管,真正将职能从重审批向重监管重服务转变,这才是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董仕军认为,对财政事务的监督和管理,最大的法律依据是每年人大批准的预算。政府全部收支纳入预算,一切严格执行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一些重大变动需要人大批准才能实施,要给权力套上“笼子”。
“我们有一套完整的财政监督检查制度,包括从面上的日常监管,到点上的重点检查,从农业、水利、基建等专项资金的落实,到单个重大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等。同时,财政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也将逐年提高。”
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世泽认为,对财税部门来讲,要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包括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清理规范重点支出挂钩机制、建立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等,才能从制度上管好政府这只“有形之手”。
“这就是我们着力打造的透明财政。”董仕军说,“只有把家底清楚明白地亮给别人看,才能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而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也正是今年我区财政改革的重头戏,改革越深入,财政也越透明。”
据悉,今年我区将加快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推进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公开进度。同时,研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完善基本支出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管理。
自治区国税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税收征管部门,我们主要是加强审批后续管理,防范执法风险。对主管税务机关审批结果实行上报一级备案制度,即审批机关将审批结果按规定时间报送上一级税务部门备案,上级税务部门对上报备案的审批资料进行不定期审核;加强审批后续管理。另外,每年开展税收优惠事项检查,加强对纳税人已享受税收优惠情况的监督管理。”
3 清理税收优惠,市场决定投资
刘成在北海经营一家软件技术和互联网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两年间公司发展得有声有色。
最近刘成有点担心:“按照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北部湾经济区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我们公司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是享受部分免征的,现在中央准备清理地方税收优惠政策,这可能增加我们的税收负担。”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再次重申要对清理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动真格”。
“‘政出多门’造成适用困难。说到底还是政府的手伸得太长,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李世泽介绍,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是在不同历史阶段、按照不同目标逐步形成的,相互之间明显缺乏协调和配合,有些甚至重叠和冲突,使得操作层面无法统一。
有关专家指出,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形成原因较多,其中地方为招商引资作出政策倾斜是原因之一。一个地方搞税收优惠吸引一些投资,另一个地方如果没有税收优惠,投资就不来了,竞相攀比造成了恶性竞争,“税收洼地”由此形成。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出台实施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共有30项,此外还有一些正在申请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
“从地方财政角度而言,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后,财政收入增加了,合理运用财政手段也能达到刺激经济发展的目的。长期来看,全国市场统一、公平后,取消税收优惠对地方招商引资的影响也会逐渐消失,将来吸引投资将更多依靠制度创新而不是‘税收洼地’。” 董仕军表示,目前财政部正在着手准备一个全国性检查小组,对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先进行摸底调查。
李世泽表示,即使像我区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省区,中央清理地方税收优惠政策也是利大于弊,有利于投资向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成本低的后发展地区流动。更为重要的是,中央清理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必然倒逼后发展地区加快转型升级,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红利,从依靠让利式政策刺激转向依靠市场驱动、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增长的动力活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