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西藏计划治沙408万亩 阿里沙丘变绿洲

2014年03月20日 11:03   来源:西藏新闻网   

  人为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冰雪融蚀和土壤盐渍化等都会使土地的生产力下降或丧失,逐渐形成荒漠化、沙化土地,而荒漠化土地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风沙天气,由于我区海拔较高,自然平衡的生态系统相对较为脆弱,所以土地荒漠化的速度较快。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中的防沙治沙工程启动后,有效治理了局部地区的沙化危害,为原本生活在沙化土地附近的居民改善了生活环境。

  “2008年到2013年的6年间,全区七地市的防沙治沙经费共投入了3.4亿元,治理面积达到了139万亩,对拉萨、山南、日喀则、昌都和阿里等重点沙害区域进行了有效治理。”14日下午,自治区林业厅退耕办(治沙)负责人王主任谈到近年来全区治沙工作时说。

  防沙治沙

  6年投入3.4亿元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自2008年正式实施以来,每年的专项治沙资金都在不断增加,仅2013年一年,这一资金就达到了1.2亿元。”王主任说,治沙的方式主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沙化程度进行制定。

  “我们针对山南地区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沙化情况,制定了草方格治理和砾石压沙等治沙方案,经过具体实施后发现,取得了明显的治沙效果。”王主任说,草方格治理是指用条石或柳树枝、麦秸草等在流动沙丘上铺设的固定方格,雨季再在方格内撒上适应沙化土地生长的草种。草方格内的草种生长出来后,很好地起到了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除了草方格治理外,砾石压沙也是一大治沙措施。

  “砾石压沙是人为地将大小不一的砾石平铺于流动沙丘上,这样一来也可以降低刮风时沙粒被风带走而产生的风沙天气。”王主任说。

  到2020年

  计划治沙面积达408万亩

  记者了解到,自治区林业厅在2013年的摸底调查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全区2011至2020年防沙治沙规划编制工作。

  “到2020年,我们计划治沙面积将达408万亩。”王主任介绍,正在组织开展的10年防沙治沙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封沙育草、封沙育林、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和工程治沙等。

  王主任介绍:“阿里地区噶尔县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达4300米左右,是我区18个边境县之一,由于该县干旱、风沙等灾害频发,给当地农牧生产和民众生活造成诸多困扰。为治理和恢复植被,将噶尔县列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项目县,在原有的治沙基础上,我们对噶尔县狮泉河镇周边的沙化土地进行了进一步治理,原来荒芜的沙丘现在已变成了一片片绿洲。”(记者 黄旭东 张会莉)

  链接:

  村民:这两年风沙天气确实少了

  3月16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了位于山南地区扎囊县扎其乡门嘎荣村,一下车,便感到一阵猛烈的风吹来,不由得裹紧了衣服。

  从村子里向南望去,便可看到在雅鲁藏布江南岸101省道附近的沙丘上有一处治沙示范点。

  在记者准备靠近时发现,一排用铁丝编织而成的拦网挡住了去路。“现在路边都用这种铁丝网围起来了,过不去的。”正当记者犹豫时,一位骑着摩托车的村民将车停在记者附近说,之前村里人都习惯到那里去放牛放羊,自从铁丝网拦起来后,人都进不去,更别说牛羊了。

  记者看到,一块块碎石堆砌成一个个方形的网格,方格四周和内部可明显看到大约10厘米高的青草。“那个方格有一两年了,听说可以防止风沙天气,虽然我不知道是什么原理,但这两年风沙天气确实少了,尤其是冬天,和前些年对比很明显。”在门嘎荣村的一个小店内,店主指着那些草方格说。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