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检法司”网上办案全国率先试点

2014年03月27日 09:26   来源:南方日报   

  核心摘要:“打破为改革而改革的思路,将改革与日常工作区分开来,以是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惠民利民,这两个标准来衡量改革成效。在环境保护方面,南山区在全省率先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推进简政放权的同时,探索建立完善事中、事后行政监管体系。

南山曾是中国改革的先行地。

  “打破为改革而改革的思路,将改革与日常工作区分开来,以是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惠民利民,这两个标准来衡量改革成效。”昨天上午,南山召开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区委书记李小甘作为改革小组组长,强调改革坚守的基本原则。

  会上,南山区改革办提交的《南山区2014年改革行动计划》(讨论稿),经过认真充分的讨论,原本16项的区级重点改革事项被压缩到13项,部分改革项目被压缩和整合。一份改革方案的出炉,慎之又慎,按照区委书记李小甘的说法,这些改革事项年底要拿出实效出来,经得起群众检验。

  改革要避免大而空的口号,一份改革名单,在热议中审议通过。除了今年的13项具体改革计划,南山区委还制定了中长期的改革目标,审议通过了《中共南山区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方案》,为南山2020年前的改革内容铺就蓝图。梳理改革事项,南山作为改革开放第一炮的诞生地,借助于这次深化改革,迎来发展的又一春。

  公、检、法、司网上办案全国试点

  □站得住脚 3项改革全国率先

  今年是深圳市的深化改革年,各个区之间的改革也“你追我赶”,争当改革的先行地。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的地方,南山区的改革行动计划,经过昨天一上午的讨论修改,最终审议通过。南山对于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努力在国家和深圳新一轮改革中走在前列,率先探索和实现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这种改革的底气在哪?李小甘表示,改革列出十项内容,不如握紧拳头抓好一件实事,南山区要有在全国都叫得响的改革举措。

  梳理南山区今年的改革行动计划,有三项内容在全国率先试点。在创新知识产权司法服务模式方面,探索设立全国首家“互联网民事纠纷调解中心”,多路径构建区域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通过网上远程立案、视频面对面调解、司法确认赋予强制力等方式实现快速便捷调解。对于这项改革,今年南山区还将逐步建立完善以诉讼调解为主导、行业调解为支撑、司法审判为保障的互联网民事纠纷多元调解机制。

  据悉,南山区作为深圳市的创新城区,还率先创建全国首家“企业知识产权权利人数据库”,通过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南山建设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先行区提供法治保障。

  作为深港创新区的前海,司法方面也成为改革的试点区域。南山将在前海法庭率先实行港籍陪审和调解制度,推动前海战略平台的法治创新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借鉴香港的法治建设经验,优化前海法庭布局和设置,在全国率先实行港籍陪审和调解制度,探索对部分涉港案件适用香港法律进行审理。通过完善前海法庭深港商事调解中心的运行机制,引入香港调解机构的调解员等,将前海法庭打造成为国际资本可以理解和依赖的商事审判机构。

  今年,南山区还在全国率先试点建设公、检、法、司跨部门网上办案平台,依托信息技术创新推动司法领域业务运转和工作效能的转变。目前,南山区正在重点建设“犯罪情报信息系统”等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优化11项刑事诉讼业务处理和办案流程,共享数据“集中保存、授权更新、授权使用”,实现网上移送案卷、网上阅卷、网上审查、网上制作和送达法律文书、网上监督等全过程网上协同办案,提高工作效率,形成监督机制,维护司法公平正义。

  破解就医难探索混合制办医模式

  □拿得出手 5项改革省市领先

  医疗资源不足一直制约着南山发展,这也是居民最为期盼解决的。在这次改革中,南山区坚持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找改革的内容。“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最容易突破的地方在哪里?”李小甘提出改革思路。而就医难就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大问题,走进南山医院会看到排长队的患者。而就医难的根结就在于医疗机构不足,与福田、罗湖等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此,南山区将突破现有的公私分离的办医理念,尝试以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形式,试点引进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建立一所新的独立运作、严格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混合所有制医院,推动南山医学学科对外合作,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突破社康中心“院办院管”模式,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开办社康中心和社区诊所。

  在环境保护方面,南山区在全省率先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推进简政放权的同时,探索建立完善事中、事后行政监管体系。今年的重点改革事项就是加快建立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标准和机制,避免管理缺位,防止“一放就乱”,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监管主体准入资质向注重监管主体行为及社会效果转变。探索行政监管与司法对接,强化监管约束力。

  在约束权力方面,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凡是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再设定行政审批,凡是可采用事后监管的不再前置审批,凡是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前南山区政府审批事项还有140多项,李小甘提出引入社会组织,把政府的部分审批权限向有能力的社会组织转移。为此今年南山区还成立了社会组织总会,为承接更多政府职能做好铺垫。

  在创新党群联系服务方面,南山在全省率先打造“智慧党建”城区。通过建设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信息化平台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和服务群众水平。

  此外,作为高新技术园区,外籍人员逐渐增多,南山区还将在全市率先探索解决符合条件的海归人士、外籍人士子女上学问题。借此推进南山教育国际化,为高层次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提升区域竞争力。而对于外来流动人口,南山区还将推行“外来务工人员红利清单制”,以“菜单”形式公布外来务工人员可以享受的公共服务明细,逐步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就业帮扶、法律援助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形成同城市、同管理、同参与、同服务、同待遇的“实有人口同城一体化”服务新格局。

  深化“一核多元”

  解决“最后一公里”服务

  □接得地气 5项内容区域创新

  在昨天的讨论会上,引起争议最多的就是社区治理方面的改革。招商街道党工委书记黄立新认为:“改革涉及到体制机制层面,部分内容是微创新,不等于改革。比如社区治理的内容,涉及到‘一平台两中心’、‘一格一长’网格管理模式,都属于‘一核多元’中的内容。”

  原本列出的三项改革,经过深入讨论后,新出炉的改革方案对“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进一步深化,正好验证“创新的工作不等于改革,原有改革的内容可以继续深化”。通过这种务实的改革态度,南山在改革事项上,不再拼数量,而是注重实效、成果。

  “一核多元”即构建以社区综合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物业管理公司、业委会、社会组织等单位为参与主体的“1+3+N”现代社区治理结构。这一既有的改革模式,今年将设立“一平台两中心”(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行政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以“人性化、一体化、信息化、国际化、去行政化”为创新理念,建立政府主导、机构运营、社会协同、信息化便民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深化“一格三员”网格管理模式,进一步细分、优化现有网格,探索设立“格长”,将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下沉到网格,强化网格管理责任,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社区层面,南山还将推进社区人员队伍分类改革,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按照老人、新人分类处理,社区专职人员与协管员、临聘人员分类施策的原则,对社区工作人员实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

  在全区层面,南山区着手推动政府公共服务流程再造。依托公共信息资源库、居民证照信息电子库,建设“e事通”政务资源共享交换服务平台,构建横向到行政部门、纵向到街道和社区的规范统一网上办事大厅,推动信息资源跨层级、跨部门互联互通、融合共享,实现居民办事需要反复不断提供各种证件(复印件)向只需提供身份证原件(或提供一次其他证件)以电子数据共享方式转变,由属地办理、多部门办理向就近办理、网上办理、一次性办理转变,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而新生入学、申报入户等民生热点服务事项作为试点。

  在土地管理改革方面,改革计划提出加快北部片区土地及建筑物调查研究,推动牛成村“整村统筹”、西丽中心区城市更新试点工作,积极为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探路。

  在推进集体股份公司改革试点方面,深入推进南水、大新、白石洲、大磡、赤湾等5个集体股份公司改革。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公司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管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民主管理,促进规范运作,加快向投资型、管理型现代企业转变。

  ■链接

  不让改革成空话

  书记推五大举措保落实

  在李小甘眼中,改革是形势所迫。目前南山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改革才能推动。这次改革事项的慎重选择,核心目的就在落实,而不是停留在“空喊口号上”。“以是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惠民利民来检验改革成效”。部分暂时未被列入2014年行动计划的改革内容,比如企事业单位人才住房补贴试点,不被通过,就在于其改革内容违背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原则,减少政府干预市场。人才住房,可以通过市场得到有效解决。

  为了让这些改革落地见效,南山区委书记祭出5大“杀手锏”。

  建立统筹协同机制。全区改革工作在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整体推进。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实行书记、区长“双组长制”,区委常委、区政府班子领导以及人大、政协主要负责同志、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作为改革领导小组成员。

  建立任务倒逼机制。区级重点改革事项和各部门、各街道改革课题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强化保障。区委(政府)督查室会同区纪委(监察局)和区委改革办,建立重大改革事项督查考核机制,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限倒逼进度、以督查倒逼落实,推动各项改革任务科学实施、落到实处。

  建立用人导向机制。强化改革的干部人才保障,旗帜鲜明地树立“以改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真正做到“改革有功者上,不会改革者让,阻碍改革者下”。将改革实绩作为干部提拔、重用的重要指标,对推动改革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对工作不力的予以追究,充分激发全区干部队伍的改革热情和改革动力。

  建立决策评估机制。在改革探索过程中,对涉及面广、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决策,建立“专家评估”、“公众评估”、“媒体评估”和“实践评估”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级科学评价机制,及时查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群众反映的强烈诉求,不断完善改革举措,确保改革“蹄疾而步稳”,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

  建立群众参与机制。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开门搞改革”。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更多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倾听民意、汲取民智、维护民利,鼓励各级各部门和基层群众大胆探索“微改革”、“微创新”,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支持改革、推动改革,让各项改革更加接地气、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