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日在“甘肃省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试点,通过现有资金渠道优先支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建设既有传统风骨、又有现代气质的建筑和城镇发展新路径。
当日发布会上,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安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共同接受媒体记者采访,解读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具体实施方法。
甘肃省财政厅副巡视员张奇说,长期以来,城镇化建设主要靠财政投入,资金主要来源是土地融资。2011年到2013年,甘肃省土地出让收入由128.7亿元增涨到245.8亿元,其中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由35.8亿元增加到53.1亿元,但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镇化资金短缺的困难。
“因此,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张琦表示,按照甘肃省政府要求,每年设立支持城镇化试点专项资金,资金分配依据年度综合考评结果,分等次确定补助标准,在下一年度“以奖代补”下达。资金不明确具体项目,由各县(市)自主使用,投向急需实施的城镇基础设施项目。
张琦说,城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应充分调动各部门现有资源,安排项目资金时,向列入城镇化试点方案的、符合各资金支持方向的项目重点倾斜。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采取省级财政投入引导性资金、地方财政“兜底”的模式解决医疗、教育、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金问题。
张琦还说,要坚持以存量换增量、以政策换投入,强化财政资金和政策引导作用,通过财政奖补、贷款贴息等方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逐步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城镇化建设投资体系。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梁文钊说,甘肃省历史悠久,文化遗存更多的保存在地下、书本里和传说中,比如先周农耕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等更多的为隐性文化,其直观性、观赏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播。
“地下的走上来,让书本里的走出来。”梁文钊说,在保护好现有历史风貌和重点古迹的前提下,我们要更加注重创新性,通过对古代建筑按原来的历史风貌还原等手段,融合现代科技成果和设计理念,努力使隐性文化显性化,创造既有传统风骨、又有现代气质的建筑和城镇发展新路径。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曹玉龙提到,新型城镇化试点中,必然会涉及到部分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这在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制度上能够转移接续,实现一体化。同时,一部分人员如果阶段性进城务工,也可以依据相关规定和转续办法,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
据了解,甘肃2014年在紧靠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和有特色产业基地的县、中心镇选出了15个县和30个基础条件较好的建制镇,开展统筹就医、就学、养老、低保、住房等社会保障的城镇化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后将再全面推开。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