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占全省八成的珠三角,如何在广东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中先行一步、担当龙头?在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进入第六个年头、处在“九年大跨越”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明确方向,以实施《规划纲要》为总抓手推动珠三角转型升级优化发展。
就在上周,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推进珠三角“九年大跨越”工作会议。会前,省领导带队分珠中江、广佛肇、深莞惠三个片区进行现场检查并召开片区座谈会。在考察点现场的交流碰撞中,在工作会议的深入探讨中,各市“当家人”的认识达成一致:珠三角当好领头羊,实现“两个率先”,归根到底要靠发展,而转型升级始终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主线。
走马珠三角,可以看到珠三角转型升级的积极变化:重大项目不断有新突破,带动广东先进生产力建设;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更新步伐加快;珠三角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功能互补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格局初步形成。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改革创新活力的不断释放,珠三角经济发展正走上转型升级的轨道。
转型升级
重点项目改写产业版图
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撑起一座城,这样的故事在珠三角比比皆是。
记者在随省检查组调研的过程中观察到,近年来,随着一批重大平台、重点项目在珠三角各地落地开花,当地的产业版图正在改写,一批批由重大平台和重点项目带动起来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蓬勃发展。
江门与中国南车的结缘就是一个典型。2010年,中国南车轨道交通车辆修造基地建设项目正式落子江门;去年5月首列“广东造”CRH6型动车组正式下线。在该龙头项目的带动下,广东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随后落户江门。根据规划,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到2020年园区将形成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实现产值超500亿元。目前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约30亿元,其中广东南车修造基地累计完成投资约11亿元,至2013年底,广东南车已完成3列动车组生产,实现产值4亿元,并已中标东莞地铁项目和穗莞深城际车辆等项目,订单额约45亿元。
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立竿见影,轨道交通装备全链条产业集群很快在江门生根发芽。目前已有5家企业落地该产业园。其中,格兰达数控装备项目于2012年3月动工建设,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及调试。中车空调项目投资额近4亿元,于2013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今年7、8月份进行部分试产,拟建成我国目前最大的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研发生产基地,年产值11亿元。
除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外,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也是珠三角近年来转型升级的一大亮点。
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家具公司,也是实现设计、销售、制造网络化的“全屋定制”家具服务提供商。维尚家具董事长李连柱介绍,公司正是依托IT技术+互联网的模式,解决了定制与大规模生产的矛盾,依托高科技创新性迅速发展,2013年销售实现100%增长。目前在广州、上海、北京拥有直营店40家,在全国拥有加盟店800多家,产值超10多亿元。
珠三角要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优化发展,创新驱动是关键,这是各地总结出的深刻经验。
作为中国几个能引领世界技术潮流的公司之一,中兴通讯不仅用持续创新赢得了尊严,还实现了公司的快速发展。据其负责人介绍,2013年中兴通讯实现营业收入752.3亿元,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148%。公司在美国、法国、瑞典、印度、中国等地共设有18个全球研发机构,近3万名国内外研发人员专注于行业技术创新。2012年中兴通讯蝉联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企业首位。
绿色发展宜居环境激发城市新活力
现代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聚集,这不仅需要宜居环境的提供,更需要城市治理的大升级。
深圳天安云谷正成为创业人的新乐土。这片昔日的城中村,如今改造升级成一个综合性创新载体,吸引不少创业青年进驻。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天安云谷通过云计算、互联网将行政审批、政策咨询、小额贷款、产品展示等多种创新资源进行整合,成为一个综合创新服务平台,这也正是近年来深圳大力推进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缩影和实践。
城市环境与生态治理是珠三角打造宜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作为“惠民之州”,在去年的全省幸福指数主客观测评中,惠州都名列前茅,其中重要因素便是环境宜人。
2012年年底,惠州投资10亿元启动了金山河综合整治工程。仅仅10个月,10公里的金山河就改头换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路通、人悦、景美”的滨水景观带。其整治成效也为沿河两岸约8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新增了融自然风光、滨水空间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宜居环境,十几万居民直接受益。
按照规划,从2013-2017年,惠州市计划每年平均投资20亿元整治2-3条河涌,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市区14条河涌综合整治。目前正在实施青年河综合整治,下半年即将启动望江沥综合整治。
珠三角在强化用现代理念治理城市的同时,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其中亦随处可见。比如,垃圾焚烧,不仅有利于美化城市容貌,还能发电,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李坑二厂)于2013年6月点火调试运行,按开放式公园的标准建设厂区广场,执行国内最严格三废排放标准,部分指标达到欧盟2002标准。拥有3台每天可以焚烧750吨垃圾的焚烧炉排炉,配套2×25MW汽轮发电机组。按一年处理垃圾73万吨能力算,上网电量可达2.08亿千瓦时,相当于约6.9万个家庭一年用电量。
记者调研中还注意到,珠三角城市的改造升级注重结合当地的人文传统,文化味道十足。
佛山岭南天地,位于禅城区祖庙中心地段,坐拥国家级文保单位东华里。路面洁净平整,街内两旁宅第俨然,是佛山千年历史名城和古代商业重镇的缩影。如今,这里骑楼和岭南民居依旧,整个古建筑群“修旧如旧”,同时运用现代手法,把整个片区打造成集文化、旅游、居住、商业为一体的综合街区,令佛山的历史文化风貌与城市脉络得以传承,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区域合作全域规划联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联手港澳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是国家对广东的期望,也是珠三角城市发展的方向。做好对珠三角的全域规划,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
走在佛山禅西新城的南庄绿岛湖,但见微风徐徐,绿树成荫,湖面微波粼粼,令人心旷神怡。2013年,绿岛湖产业片区相继吸引兴发、东鹏、诺华等企业总部进驻,投资超75亿元,近100万㎡产业项目已逐步动工。最近,中国(华南)物联网应用产业基地和佛山全球电子商务生态科技城两个项目又相继落户。
当地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里不仅环境优美,交通也很畅顺,广佛环线完工后,将使禅西到广州的距离缩短为半小时以内。目前绿岛湖片区乃至南庄引进的新兴产业项目,在设计初衷中所希望辐射的范围,并非仅仅南庄、佛山,而是广佛地区,乃至更广阔的地理、经济空间。
在重大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好珠三角全域规划,能够更好地避免重复规划、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在深莞惠片区,三市发展阶段和特点各异,而经济圈的推进过程恰逢三市产业转型升级之时,在此过程中,深圳企业外迁转移有近一半前往东莞和惠州,每年向莞惠转移产值400亿—500亿元。华为、比亚迪、华硕、三洋电机等公司已分别在东莞、惠州投资建立生产研发基地。深圳皮革、机械、钟表、塑胶、家具、光电等行业协会牵头,在莞惠设立多个产业转移园,促成了经济圈产业的合理分工,三市产业梯度转移格局初步形成,取得了1+1+1>3的效果。
除了产业之外,深莞惠三市在其他合作领域亦取得成绩斐然。深莞惠协调发展《总体规划》发布实施,三市边界一批连接道路建成通车,深莞地铁衔接设计全面完成;顺利完成丁山河等一批跨界河流水质改善工程,累计投入治理资金超过230亿元;积极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对接,每年莞惠户籍在深就读学生超过2万人……
在珠江口西岸,备受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大桥主体工程已完成总投资的41%,正朝2016年底通车的总目标稳步推进。届时,港珠澳大桥直接联系的三个城市将形成珠海-香港-澳门的“1小时”时空圈,珠海也将一跃从珠三角的交通末梢变为节点,从而提升珠中江都市圈及珠三角西岸的经济优势,粤港澳区域交通和空间格局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进一步推进珠三角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