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实效面面观 青海:靠前服务成为常态化

2014年06月05日 11:25   来源:青海日报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将群众路线内化于心、作风建设外化于行,走出机关、走进基层,深入农村牧区和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一线,主动靠前服务,现场研究解决问题,联系带动州、县水利部门转变工作作风,以实际行动使靠前服务成为常态化。

  上下联动:无缝对接连地气

  “要切实增强改革发展的思想自觉、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4月25日一大早,省水利厅厅长陈兴龙来到互助县水利局,指导党的教育实践活动,用通俗的语言、鲜活的事例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党课。从4月初开始,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分别深入8个市(州)水利系统,上党课、听汇报、提意见、找差距、明思路,深入基层联系指导各地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在“以上带下”“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全省水利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水利厅党组成员深入调研水源工程、农田水利、河道治理、人畜饮水安全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督促各地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工作,倾听地方水利改革发展诉求,指导谋划水利发展思路,面对面研究对接水利项目工作,现场解决地方水利前期工作、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管理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明确督查机制确保与各地达成的意见落到实处,实现了与基层的无缝对接。

  重心下移:齐心协力促发展

  4月23日早晨7点半,陈兴龙一行从西宁出发,赶往300公里外的兴海县青根河引水枢纽坝址,调研恰卜恰镇供水工程。入春以来,省水利厅领导班子和职能部门多次深入海东、黄南、海南、海西等市州密集调研水利重点工作,合力推进水利发展。

  今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要实现全社会水利投入60亿元和引大济湟工程突破性进展,任务艰巨。年初以来,省水利厅领导班子成员多次深入水利建设一线,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和水利部门的联系沟通,督促检查各地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与地方政府齐心协力推进水利发展。将力争年内实现引大济湟工程“二贯通一蓄水”目标作为全省水利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水利厅负责同志每月多次深入隧洞、明渠施工一线,督促参建单位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现场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以季保年、以周保季、以日保周”建设计划落实,合力推进工程建设进度。

  主动深入基层、现场发现问题、当面研究问题、实地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突破了机关工作的“老套路”,体现出作风转变的“新气象”,这种新风已经在全厅上下形成了常态化,成为全系统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风向标。

  服务群众:真帮实建惠民生

  省水利厅将定点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巩固和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平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纽带来加以推进,着力解决群众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突出问题。全厅86名副处级以上干部陆续到贵德县拉西瓦镇罗汉堂村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陈兴龙两次带领技术人员来此蹲点研究水利扶贫工作,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深入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帮助解决影响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的突出问题。2013年实施的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该村286户、1300多人的饮水困难,正在建设的6条农田灌溉渠道将使全村2700亩农田和2000亩林地得到灌溉,还可新增农林灌溉面积1000亩,解决了群众期盼多年而未能解决的突出难题。定点扶贫、“一对一”帮扶等活动的开展,已形成“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长效机制。

  早在3月7日,省水利厅就启动了互助县五十镇寺滩村美丽乡村共建行动,并确定由2名厅级领导负责, 2名专职干部驻村开展共建工作。目前,已落实资金500万元,村容村貌整治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正在实施的人畜饮水安全工程不仅使寺滩村受益,而且惠及五十、山城2村群众。尤其是99户群众的移民搬迁工作,将彻底改变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深受大家欢迎和支持。

  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行动中,省水利厅不走过场、不晃虚招,带着感情为群众办真事、真办事,凝聚起了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促改革、促发展、促和谐的合力,使基层群众感受到了党员干部务实进取的好作风和风清气正的机关新气象。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