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破烂王国”被取缔 清出废品1200吨

2014年06月05日 21:08   来源:京报网-北京晚报   左颖

废品清走后,村里的街道干净了许多。

  本报5月8日曾以《四环内的“破烂王国”》为题,报道了西四环石佛寺村环境脏乱的问题。记者昨天了解到,海淀区政府已会同工商、公安、城管等多个部门成立整治小组,目前村内的12个无照废品站已全部被取缔,清走的废品有1200余吨,足足装了200多车。近期海淀区还将对村内私搭乱建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拆除全部违法建筑。

  “看到晚报报道的当天,区里就紧急开会研究解决方案,首要目标是‘清空废品、消除隐患’。”昨天,记者在石佛寺村村口见到海淀区曙光街道副主任曹建华时,他正和街道工作人员、海淀城管队员对村内被取缔清退的废品站进行复查。曹建华告诉记者,“通过摸排,这个村里一共有8个点位的12户废品回收经营商户,全都是无照经营。从5月13日开始,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依次对这12个废品回收商户进行了集中谈话和逐家告知,要求各商户5月26日9时前务必自行清理完毕。”

  记者从石佛寺村的北门往里,这里虽然和只有一个围挡之隔的远大南街没法比,但走在仅容一辆大卡车通过的土路上,曾经成片堆放的废品和垃圾已经不见了。位于村子东南角附近的一个七八百平方米的大院子,曾经是村里最大的一个废品回收据点。院子大门右侧墙壁上一个大大的“拆”字分外引人关注。走进院子记者看到,这里之前囤积的上百吨废品已基本清运完毕,空荡荡的院子里根本看不到一个人。“现在废品点没有了,这些商户有的在另谋出路,也有的还在观望。”曹建华说。

  据统计,目前石佛寺村内仅出租大院就有将近30个,其中不少建筑都是违规的私搭乱建。曹建华说,现在街道以及城管部门已在进行摸底,预计近期将开展针对违建的新一轮环境整治,村内的违法建设未来“一处都不留”。为了防止废品回收卷土重来,街道还协调相关单位对石佛寺地区南、北大门严格管理,废品回收车辆只许出不许进;安排专人每日进行巡视检查,一旦发现废品回收行为立即上报。J170

  探源

  村民百十人 “客人”五千多

  一个人口倒挂村的来龙去脉

  虽然没有了堆积如山的废品,但走在这个位于西四环内的小村子里,仍然让人感觉很分裂。与一条马路相隔、卖到几万元一平方米的商品楼相比,村子里成片低矮的简易房和几乎看不到本地人的现状,让人有分属两个世界的感慨。

  根据曙光街道的统计数据,石佛寺村登记在册的北京本地人只有百十人,而流动人口却达到5000余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这个四环城中村如此严重的人口倒挂?而这样的黄金地段又为何会衍变成脏乱差的废品集结地?

  “石佛寺村的这片地方和它对面的居民小区其实是一个完整的开发项目。”曹建华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1998年12月份批准开发的,开发商是鲁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当时分为北片和南片,北片就是现在的这片居民楼,而南片按照当时的规划,除了一部分公建外还有鲁迅文化园,南北片加起来总共716亩地。当时北片的拆迁很顺利,但南片由于多方原因没有拆完,最终剩余27户村民一直居住至今。”

  除了这27户村民不同意拆迁,当时出让土地的四季青镇远大村委会由于和鲁艺房地产开发公司因一些利益问题,也不同意拆除位于南区的部分村属企业厂房。就这样,这片原本应该和北区一起进行开发建设的区域被搁置了下来。

  记者在石佛寺村采访时发现,从村北门进去不远就能看到一大片未完工的建筑。据了解,这也是南区当时规划的一个商业项目,奥运会后开工建设,但没盖多久,因为南区拆迁仍迟迟无法启动,便停工一直“晾”到现在。

  而正是因为两家单位在这片区域的利益分配上无法达成共识,从1998年开始的十余年时间里,这片在规划术语上被称作“征而未建”的地方,成了外来人口聚集和废品收购无照经营扎堆的“城中村”。

  “这片区域的东南角就是当年规划的鲁迅文化园”,指着不远处破落的一排平房,曹建华说,“真是可惜了,当年这个项目的规划原本很引人关注,除了部分公建和商业外,最吸引人的就是东南角昆玉河边的鲁迅文化园,另外这里还规划了大片的休闲绿地。”(本报记者 左颖 文并摄)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