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来,省城各人才招聘机构纷纷举办大型招聘会、专场招聘会。一边是求才若渴的招聘企业、一边是就业无门的求职者,招聘会这座桥到底连起了多少招聘者和求职者?
来去匆匆,求职成功率不足30%
省城招聘市场现状如何,现场招聘会成效如何?西宁市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市场部部长武增秋用一条波浪线形容。一年中的头三个月是用工高峰期,这一阶段的求职者多是外出务工人员。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他们更喜欢现场招聘会。五月六月招聘市场处于淡季;到了七月八月份,校园招聘、高校毕业生就业再成热点。九月份求职市场又冷下来,最后三个月,商场、饭店又会大量招人,求职市场将掀起最后的波澜。
问及目前现场招聘会的成效,人才市场负责人坦言:“成功率不理想,初次意向性协议不足30%,还有一部分求职者,提交了协议无故不参加企业面试,成功率就再一次降低了。”
用工单位不妥协,求职者也绝不“屈从”这就是招聘会成功率低的两大问题。企业难的是人才的流失,求职者难的是生活质量。“付出成本招来一个能用的员工,培训、实习后没干几天就要跳槽了。人才是企业生命源,但是这个生命源太难把握和掌控了,作为私营企业我们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只能多参加招聘会,多招人,凭运气留用人才。”西宁力通科技公司人力资源部李原用的表情很无奈。听听求职者的声音:“找工作就是要顺心意,不顺心有什么好干的。朋友说那家企业比这家好,老板很大方,舍得给员工发福利。这家企业有出外学习的机会……”招聘会也是用工、求职双方的试探会。
“企业也会算人力成本账,用最低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想招人才又不舍得投入,而求职者也抱着要求达不到绝不委屈就业的态度。这样也就多了些守在家里的求职者。”武增秋表示。“从目前的用工情况来看,缺口最大的还是企业技术类工人,技校类的学生供不应求,还没有走出校门就已经被用工单位签走了。其次,用工缺口较大的是营销类人员,外地求职市场,营销类岗位都是抢着干,受传统思想的约束,在省城,营销类岗位一人难求。这种求职状况可能还得维持几年。”人才交流机构市场部专员表示。
“招聘会=菜市场,不知道想招什么人”
刚参加过校园招聘会的李栋这样调侃:这叫什么招聘会,明明就是菜市场。“招聘人员什么都不懂,还来招聘我们,浪费我的简历制作费用。”李栋为何有这样的抱怨呢?听听他在招聘会上的尴尬经历。“招聘会上,终于找到了一份招聘程序员的工作,忙上前去咨询。‘先生,您好。我来应聘程序员’‘你把这个填一下!’应聘人员丢过来一张表格,说完转过头去和旁边一名工作人员聊天。我掏出笔将表格工工整整地填好,递过去。那人随便看了几眼,问道:‘你都会什么语言啊?’‘我能熟练应用C、JAVA编程,对其他编程语言能在短时间上手,请问你们公司要求用哪种语言开发软件?’‘随便你了,只要会一种就可以,我们不管你用什么语言,我们给你个任务,叫你开发个什么软件,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可以。’对于他们的回复,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李栋回忆道。“后来,应聘者又问我会不会Photoshop和办公软件,我回答接触过,能用。应聘者质疑道,能用是个什么概念,能用是不够的,你必须熟练掌握及应用。这些软件你都不会,你还怎么开发软件。我的第一次招聘就这样夭折了。”李栋苦笑着说。
求职成功,为何不到仨月就辞职
年初,在“春风行动”招聘会上,用工企业、求职者供需两旺。小霞是青海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她也带着十余份简历来到了招聘现场。经过挑选,小霞选中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文员工作。“当时,我认真准备后去面试,因为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求职一切顺利,我也有了份工作,但是公司因为缺人,我要干很多种工作,比如,跑社保、办各类证照、搞销售,有时候还要干接待工作。工资待遇也并不是起初谈好的,很失望。”在新岗位工作了不到三个月,小霞准备辞职了。
省人才交流中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中心共举办38场招聘会,招聘单位2551家,提供岗位38656个,入场求职人员34513人,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的10555人。庞大的数据背后,求职成功率仅为30.6%。“因为有多年招聘的信誉度,比起省城其他人才交流机构,中心招聘会效率相对较高。目前,招聘会面临着诸多新形式,中心也在探索更好、更实效的招聘形式,比如,网络招聘、开辟网络终端平台等一些方式为求职者提供服务。”省人才交流中心市场部工作人员王媛坦言。问及招聘后的追踪服务,省人才交流中心人员答复,只对很少一部分的企业做过追踪,求职者方面的追踪更少。那么,达成意向性协议数字的背后,招聘成功率还有一些“暗流”。
不讲信用:招聘者求职者两相厌
“一共两个小时的招聘会,都讲了一个小时了,还没进入正题。”两个月前,张雷参加了校园招聘会。“先听企业主管人员讲解企业概况,又听了十几分钟的产品介绍,半天就是听不到关于招聘职位的相关信息。”张雷应聘了一家制药企业,参加面试后,他抱怨道,不少同学都是听到一半就离场了,像这样的情况他已经遭遇了好几次。“尽管如此,可再有类似的招聘会,很多同学还是会去,以免漏掉对就业有用的信息。”
记者对高校求职者做了一项调查:夸大企业品牌、招聘岗位设置不合理、应聘岗位临时变更是求职者最反感的三件事情。在省城几场现场招聘会中,记者发现,有些类型的企业场场参加,如:保险公司、人才中介、直销企业和保健品销售等。“通过招聘会来‘标榜’自己,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这种情况也有,但是不多。在近几年的招聘会中,我们发现是有一些制药企业、保险公司、房地产公司借助招聘会,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们的企业。前不久的一场招聘会中,我们就发现有一家橡胶公司先不是给求职者做岗位介绍,而是在宣传他们的产品。后来,我们就取消了企业的招聘资格。”西宁市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工作人员表示。
招聘者“不务正业”,标榜“企业”会被清出招聘市场。求职者“不务正业”往往使用工单位苦恼至极。追踪招聘会中签下就业意向协议的求职者,能在求职岗位待下来的人并不多。“现场招聘会上,签了大约20名求职者,但是到了面试时,来的不足十人,人事部打电话一个一个问,有的说有事来不了,有的甚至挂断电话不做任何解释。企业很郁闷,也很气愤,更是想不通,求职者为什么不把找工作当成一回事?他们不来面试,企业也没有办法,如果能建立一个诚信机制库,那样就能让求职者负起责任来。”一家中型民营企业人事部负责人说。
“企业如果真的想招聘人才,参加大型招聘会不是最好选择,因为时效性差,企业招聘往往很急,不可能等着招聘会召开再统一招聘。其次,招聘成本高,单为招聘目的有很多更经济有效的方式可以选择,如报纸、人才网站等,参加招聘会是最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另外,参会人员水平低,很多中高级人才早已远离招聘会。所以企业参加招聘会很难有好的招聘效果。”一名从事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的企业人事专员透露。
招聘会寻求“变法”
招聘会如何才能达到更好的招聘效果,破冰之旅如何开展?记者采访了几家就业部门下属的人才交流中心,也从民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探求答案。“寻找适应现在求职者的招聘方式,是我们要攻坚的问题。网络招聘、微信平台、电子终端……这些新时代的招聘模式,也应该融入到招聘中。单纯的现场招聘,成效似乎不再凸显,反而投入成本高。但是推进新模式的招聘方式,也存在投入成本高等问题。”采访中,西宁市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市场部部长武增秋透露。“做好招聘会后续跟踪服务,建立求职者诚信库。让我们的求职成功率再进一步提高,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意向性协议的阶段。”省人才交流中心市场部工作人员王媛说。
政府人才交流机构缺少的是服务,而民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缺少的是政策的支持。“我们能做好服务,也有微信、电子终端等新媒介招聘平台,但是我们缺少的是政策的支持。”青海宁辉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萍道出企业的难处。在民营人力资源机构招聘会中,要树立企业形象,就要更专注于对用工企业和求职者的服务。“一对一服务、招聘信息每日发送、招聘会后跟踪回访,都是由专人负责管理。从去年公司成立到现在共举办了约50场招聘会,成功率在37%至40%。由于都是免费为企业提供平台,企业状况也不是很好。我们也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推广我们的招聘形式和服务,为更多的求职者服务。”张萍介绍。
一边是传统招聘会的“暗流”,一边是民营人力资源机构的“短板”。招聘会也在“呐喊”着寻求“变法”,让求职者和用工单位真正在招聘会中撬动就业的杠杆,真正发挥就业援助的作用。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