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北与珠三角之间“鸿沟”正消弭

2014年07月14日 10:11   来源:南方日报   /魏金锋黄津林晓琼

  南方日报“行走东西北·公路上的广东”北行线采访组,另一分队沿着广河、河梅高速向东北方向的河源、梅州进发,走进粤东北交通枢纽龙川,来到去年刚刚开通高速的大埔县,探访路通前后的发展变化。

  走访河源

  完善地方配套路网和服务

  创新招商模式

  让企业“扎根”

  “走广河高速去河源比之前走广惠高速能节约半小时左右。”司机小卢是粤东西北地区的“常客”,走哪条高速公路比较快、哪条路车流是大是小,问他准没错。他说,2012年开通的广河高速已经成为不少司机去河源、梅州的首选。

  守着“地利”却等来一张红牌

  越野车刚刚驶出广州城进入广河高速,便遭遇了倾盆大雨。暴雨中,车辆开着“双闪”车灯有序前行,我们的目的地是河源市龙川县。

  出广河高速,经粤赣高速转至河梅高速,离龙川县城所在地老隆镇就不远了。这座小山城在滴滴答答的雨声中显得格外淳朴而宁静。2008年,在“双转移”政策的支持下,深圳南山与龙川县结成共建关系,合作建设了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

  “当时我们的定位是打造广东省新兴电子电器产业基地”,窗外已然雨过天晴,园区管委会主任张波在办公室里告诉记者。

  龙川地处广东东北,东江与韩江上游,是典型的山区欠发达地区。不过,虽是山区,其拥有的交通区位条件却比其他山区更有优势,发展起来似乎并不算难事。以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例,河梅高速公路的登云互通口就设在园区旁,“出厂房就能上高速”,张波说,这让园区早早进入了珠三角“3小时经济圈”。此外,贯穿南北的京九铁路大动脉与广梅汕铁路就在园区附近交汇,这里还有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龙川北编组站,物流运输可谓不失便利。

  然而,由于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机制不顺畅、服务环境不良等因素,产业园落户项目始终很少,经济带动效益不明显。2011年,在连续吃到两张“黄牌”后,龙川园终于被取消省级产业转移园资格。“当时可谓全县哗然,因为我们是第一个吃红牌的园区。”张波回忆起停牌往事,仍唏嘘不已。

  急行军招商换来企业抱团落户

  痛则思变,努力实现复牌成为了园区、乃至全县上下的头等大事。于是,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的产业招商领导小组成立了。

  在从外出乡贤处获得“散落在珠三角的空气能企业想要‘借外建厂’发展”的消息后,小组成员在一天之内先后奔赴珠海、东莞等珠三角7市招商,行程将近1000公里,签订了7份意向协议,最终促使原本对移师龙川心存疑虑的众多企业家抱团落户。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9月,龙川园复牌成功。截至2013年底,入园企业数量达到58家,其中已经投产24家。

  如今,从张波的办公室向外望去,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建设新厂房——它们的主人都是已经入驻园区的空气能企业。佛山市顺德区华天成电器有限公司便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家,副总经理朱文波说,从珠三角搬到粤东西北,既是“自建厂房”的需要,也是感动于当地提供的“一门式”服务。“园区的服务中心为我们代办了各种证照和手续,提供了全程服务。”说着,朱文波掂了掂手中的文件说:“我今天来就是交材料,找他们代办的。”

  其实,从2012年起,龙川县就连续出台了《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优惠办法》等多份文件,除了在用地、用电、用水上给落户企业最大优惠外,还免收6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5项有偿及技术服务费用按最低标准减半收取,“可以说,是以最优惠的政策引进和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张波说,对于企业而言,“到龙川投资没有不能办,只有怎么办”。

  补上龙川中北部交通网短板

  记者随朱文波走出张波的办公室,发现另一间办公室外悬挂着这样一块牌匾:“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空气能技术研发中心、空气能监测中心筹备办公室”。原来,这两块牌匾背后代表的是园区未来发展方向。

  园区引进一批空气能企业,难免遭到一些人提出的质疑:“人家空气能企业凭什么要把厂开到龙川来?”张波说,两个中心建成以后,空气能企业想不往龙川聚集都难。张波的话得到了朱文波的印证:“目前,我们已经准备把工厂搬到龙川来,但是暂时要把研发和销售部门留在顺德。等园区的两个中心建好以后,我们会考虑将研发这块也搬过来,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不过,朱文波也坦言,公司由顺德迁至龙川带来了物流成本的增加,“物流费用会偏高1%到2%”。他说,园区的交通条件已经不错了,公司有百分之二十的原材料来自江浙一带,希望在这个方向有更加便捷的交通。

  其实,按照朱文波所说摊开一张龙川地图不难发现,龙川境内虽然有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等干线交通,但区域布局不平衡问题仍十分凸显。“河梅高速、205国道、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和今年开工建设的汕昆高速,都在龙川县的西南部乡镇,北部70多万人无法受益。”在龙川县交通运输局的小楼里,常务副局长袁钢华告诉记者,龙川中北部只有一条227省道作为主要通道,而且路况还比较差,老百姓出门不方便,“南北交通发展不平衡使得龙川中北部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袁钢华介绍,好在目前省市县三级都在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龙川也规划了属于自己的“三纵六横”公路网络,穿越龙川11个乡镇的赣龙紫高速公路也被列入了广东省高速公路规划网,“交通网络正越来越密”。

  记者手记

  招商除了“硬件”,更要看“软件”,龙川曾守着“地利”却等来一张红牌就是一个生动案例。

  高速公路这些交通硬件上来之后,随后地方配套路网完善、政府服务、招商模式等软件也需跟上。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复牌的故事,为此作了生动的注脚。对于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园区来说,“招商”是一直都在进行的日常工作,而龙川园却细致观察到了空气能产业的发展需求和行业特征,有的放矢地招商,自然迎来了企业“抱团”转移。不仅如此,这种模式终结了企业单打独斗的状态,在使之集聚做大的同时,还完成了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促使企业在龙川“扎根”。

  南方日报记者 唐柳雯 甘超强通讯员 刘伟东 发自河源龙川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