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贪污窝案主角多为80后 微信语音成关键线索

2014年07月15日 11:50   来源:东方网   

  “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将电子证据确定为法定的证据种类,但因为涉及的技术手段较为复杂,实践中应用得还不是很多。上海检察机关的反贪部门中,我们也许是最早吃螃蟹的一批人。现在看来,这只螃蟹的味道还是很不错的。”

  ——普陀区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李红文

  据《青年报》报道,日前,普陀区检察院向法院正式提起公诉,某国有企业贪污窝串案最后一名被告人陆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至此,这起侦查前后历时近两年、涉及13人、涉案总金额达400余万元的贪污窝串案终将尘埃落定。

  微信语音留下蛛丝马迹

  2013年1月,在普陀区检察院的讯问室里,反贪干警陆文打量着坐在对面的男子。他叫姚晖,只有30岁,在某国有企业担任部门经理多年。

  经过一番挣扎,姚晖交代了他利用职务便利与合作单位串通,虚增业务合同报价,截留、套取公司业务往来款的贪污犯罪事实:“在我们行业里,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你们可以去问我部门里的沈燕秋和白涛,他们都知道的。”姚晖不经意间提到的“潜规则”,触动了反贪干警的神经。

  随后,白涛在接受讯问时,非常不合作,还主动把手机递给了反贪干警:“我把手机交给你们,随便查!”

  陆文接过手机,打开后发现前一天的通话记录为零,这种现象很不正常。突然,陆文眼睛一亮,打开前一天微信聊天记录,最前面几条都是语音记录。

  陆文按下了播放键。“白涛,姚晖出事了你知道吗?”手机扬声器传出了沈燕秋的声音,“我知道啊,他会不会把我们的事情也讲出来啊?”“白涛,如果检察院的人来找我们,我们都说不知道,把事件往姚晖身上推。”听到这里,白涛无力地垂下了头。

  小聪明逃不过火眼金睛

  审讯室里,白涛和沈燕秋都承认了自己也和姚晖一样,从单位套取过钱款,但对于具体情节,两人的说法却有很大出入。白涛说涉案金额有好几万元,具体的只有沈燕秋知道。但沈燕秋却说两人就干过两三次,加起来最多几千块钱。

  为了核实情况,沈燕秋等三人的办公电脑成为了涉案的关键物品。

  数天后,涉案电脑、手机中被删除与修改的数据均被顺利恢复,其中部分电子材料经过转化与固定,形成具有完全证明能力的电子证据。正是这些电子证据,在日后的刑事诉讼中,成为认定犯罪事实与情节的重要证据支柱。

  在被恢复的QQ聊天记录中,发现除姚、沈、白之外,单位其他人员也存在截留、套取公款的情况,通过这一宝贵线索,一路不断排摸拓展,在该国有企业一举查获11件13人的贪污窝串案,其中多人是80后。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