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一周观察 区外企业的"醋意"

2014年07月21日 11:13   来源:解放日报   

  自贸试验区最近的几场政策宣讲会似乎总透着股“醋意”。比如,上周二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试行)》的政策发布会上,数家来自张江药谷的生物医药企业纷纷举手提问,关心该政策何时可以复制推广到区外,得知近期还是只能在区内试点后,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无独有偶,多家区外国际船舶代理公司在“单一窗口”座谈会上,也对“单一窗口”功能的拓展充满期盼,希望其能早些复制推广国外口岸的先进经验,让船舶申报尽快实现无纸化和相关代码的直接转换。

  区外企业为何“醋意”十足?根本原因在自贸试验区政策的得天独厚,以新出台的出入境特殊物品检疫监管改革措施为例,就堪称有史以来“尺度”最大的政策:一方面,区内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申请特殊物品出入境的审批流程时间可以缩短一半以上;另一方面,过去“大门”紧闭的特殊物品再出口项目也终于“柳暗花明”,高诚信企业的低风险特殊物品可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主动介入进行预先审核,如果判定特殊物品不含有中国人的遗传物质,一般可以再出口。尤其是后面一项,让众多涉足国际市场的生物医药企业多了一条业务大道。按国际惯例,特殊物品再出口项目可占到一家规模型生物医药企业总业务量的一到两成,许多国际领域的合作项目里,允许特殊物品再出口往往是合同中必要的附加条件。

  换个角度看,区外企业“醋意”十足,其实也是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制定得“到位”的写照。就这点而言,充分说明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呼应的不仅只是区内企业的心声,其同样经得住区外更广泛市场的推敲,就是奔着“可复制可推广”去的。

  要勾起企业的“醋意”,绝非易事。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党组成员周力沛在发布会后就感慨良久:“我们‘磨’了一年才推出这个生物医药领域的改革举措,从企业的反应看,这苦功夫下得值!”同样感慨的,还有上海海关党组书记李书玉,他表示,从自贸试验区筹建及挂牌成立以来,上海海关先后推出的自贸试验区改革举措达19项,无一例外地坚持改革要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匹配的原则,更重要的就是能向上海乃至全国复制推广。其中,“批次进出、集中申报”“集中汇总纳税”等举措甚至比欧洲一些传统贸易强国的意识还超前,自然也勾起了不少区外企业的“醋意”。这背后,也有海关部门对自身监管职能的再次梳理和对监管底线的清醒体认。

  据透露,今年下半年,上海海关还有望和相关部门合作推出“准入单一窗口”“中央监控平台”等数项更具“颠覆性”的改革举措,在打造自贸试验区政策高地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可复制可推广”的内涵。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