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称2/3贷款额流向大企业:越底层越残酷

2014年08月23日 09:30   来源:华夏时报   

  定向宽松:钱去哪儿了?

  大企业贷款松了,小企业融资更难

  理想很丰满,现实再次骨感。

  “从5月之后确实是感觉信贷放松了点,额度有所增加,不过是对央企和国企更加宽松,而对中小民企更加紧了。”中部某省建行一位支行行长近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以前民企贷款做得比较多,但由于今年出现的不良贷款全部是中小微民企,银行因此提高了警惕,关紧了大门。

  而银行信贷放松得益于今年央行通过两次“定向降准”、调整存贷比等方式,增加银行流动性。原本,中央寄希望于定向宽松来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以及通过资金定向支持棚改、铁路等领域稳经济增长。但本报记者调查却发现,资金流向可能有些偏离了既定轨道。

  “很多房地产老板都有自己的实体企业,用企业作融资平台,输血给房地产。”湖北某市一位房企老板告诉记者,他正在寻求与实体企业合作,由实体企业出面找银行贷款,而房企拿土地和房产做抵押,贷款成功后,两家再私下分着用。

  招商银行一位对公业务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银行确实难以监测到资金流向,放给小微企业,可能被挪去他用,甚至用来还或者放高利贷,银行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只能倾向于优先放给大企业。

  小微企业贷款更难

  今年7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多次提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相关问题。8月14日,国务院再次出台新“金十条”,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际效果怎样呢?

  “只要是小微企业,我们都不会贷,除非是以前合作过的熟悉的小微企业,新增的小微民企都不做。”上述建行支行行长说,由于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尤其是现在经济不景气时,容易破产倒闭。

  此外,银行的考核机制也决定着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动力不足。

  “有一笔不良贷款我就惨了,即便是最后资产处置收回了贷款本息,但只要企业到期还不上,我就得担责,每出现一笔不良贷款,相关责任人都要受处罚。”前述建行支行行长说。

  虽然各大银行都纷纷配合国家政策,出台了不少增加小微企业金融贷款的具体措施,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受益范围却十分有限。

  “中小企业为什么老是融资难,首先是因为中小企业本身不规范,信用状况不好,为了避税,企业有几套账目,银行要查清楚,成本也大,贷款1亿元与100万元,花费的成本一样,银行当然没有动力去做。”湖南一位国有银行分行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

  中央的表态是:“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大生意要做,小生意也要做,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些银行只做大生意,对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不肯给一点阳光雨露。”

  但该国有银行分行负责人认为,银行大部分是国有控股,这种体制也导致了信贷趋向,给政府平台、国企、央企贷款出了问题也不用担责,但给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出现坏账责任重大。

  事实上,从去年底,为了防范风险,就有商业银行在缩紧小微企业贷款规模。

  以记者调查的某商业银行为例,2013年该行将服务小微企业作为一项战略业务发展,截至2013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4047.2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77.71亿元,服务小微企业户数190.5万户,同比增长91.97%。

  但今年该银行开始调整转型,小微企业贷款速度急剧萎缩。截至一季度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4050.25亿元,仅增加3亿元,而去年一季度小微贷款余额增长了373亿元。

  “我们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标准比以前更严格了,虽然现在资金可能宽松了,但并不意味着多出的额度必须全部放给小微企业,大企业分到的资金起码要多三分之二。”一位接受采访的银行负责人直言。

  据国家统计局海南省调查总队日前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61家有借款需求的小微工业企业中,能全部借到银行贷款的占9.8%,大部分借到的占8.2%,只借到少部分的占9.8%,没能借到的占72.2%。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

  信贷放松后的流向

  日前,中央再次提出,要优化基础货币的投向,适度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的力度,着力调整结构,优化信贷投向,为棚户区改造、铁路、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和“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提供有力支持。切实执行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对产能过剩行业中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不搞“一刀切”。

  但随着银行流动性增加,中央的“滴灌”意图,却出现各种支流分流。

  “由于小微贷款资金流向难以监管,有的流向了民间借贷和房地产。”该招商银行对公业务负责人称,很多小企业涉及民间借贷,银行根本无从查证,这也让银行更加谨慎。

  温州一家小贷公司老板告诉记者:“浙江很多银行其实不想给一些过剩行业的企业贷款,但政府出面提供过桥资金,并要求银行续贷,银行左右为难,不续贷马上出现坏账,而续贷,这些产业本身没有出路,只能延缓死亡期。”

  浙江银监局统计显示,截至6月末,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352亿元,同比增长11.37%。

  前述湖北省房企老板对记者说,实体企业没有抵押物也贷不到款,银行只认房地产的抵押物,但银行对房企比较防范,房企需要绕道贷款,“只要银行流动性放松后钱多了,自然能变相流入房地产行业。”

  “比如国家对棚户区有专项资金支持,目前地方就开始把普通的项目,往棚户区上靠,包装成棚户区改造项目,因为很多商品房和棚户区改造是交叉的,难以分辨。”湖北省房企老板告诉记者。

  “从去年开始,我们贷款不仅要抵押,还需要担保,比如1000万元贷款,担保公司扣除30万元担保费外,还要截留100万-200万元保证金,企业只能拿到800多万元,但需要支付1000万元贷款的利息。”湖北襄阳一家民营小企业老板告诉记者,担保公司会再拿着这些保证金去放高利贷。

  上述湖北省房企老板说:“高息资金流向哪里,实体企业最多只能负担月息2分利息,除了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外,几乎没有行业可以承受。”

  “大企业有银行授信额度,但钱都用不完,为避免资金闲置,有的拿去委托贷款,胆子大的甚至直接入股开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实际上都是高利贷,然后小企业再从这些金融公司高息借钱发展。”上述襄阳小企业主告诉记者,今年从武汉进入该城市的金融公司数量在不断增加。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认为,今年以来的结构性放松政策值得反思,政策本身争议较多,行政化、微观化倾向加重,对稳增长的效果或许难以持续。

  事实上,大项目投资稳增长的传统模式恰恰会造成中小企业融资更难和成本更高,这在今年二季度再次出现的银行垒大户现象得到证实;另一方面,经济下行中,信用风险持续增大,多数处于传统行业和相对大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弱的小微企业,也是银行出于风险考虑理性规避的对象。

  “小微企业贷款从数据上看确实有所增加,但资金流向并不一定真正流向了小微实体企业,大企业旗下会有各种各样的项目子公司、孙公司,拆一拆就变小了。”兴业银行一位对公贷款经理称。

  一位平安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负责人说,丛林法则,越底层越残酷,这不是仅依靠放松信贷就能改变的。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