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藏20年 共谱雅砻河畔的鄂藏情

2014年08月27日 10:41   来源:中国西藏网   

  在1994年召开的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确定湖北省对口支援山南地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联系在了一起。

  20年来,湖北省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大力支援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形成了以干部、人才援藏为龙头,资金、物质援助为重点,项目建设、经贸合作为载体,促进交流合作、共同发展为目标的科学援藏工作格局。

  产业援藏:由“输血”到“造血”

  “从单纯的项目建设向培植财源、增强造血功能转变;从无偿援助向促进广泛经贸合作转变。”20年来,湖北省立足山南实际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援藏工作模式。

  2003年,湖北省第四批援藏干部在深入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推动华新水泥有限公司落户山南。2009年,华新水泥西藏公司扩建生产线,形成年产水泥120万吨的产能。

  10年来,华新水泥已累计为山南地区上缴税收4.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2013年上缴税收更是突破了亿元大关。

  值得称赞的是,该公司走在环境保护的前列。通过了国家环保部的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认证,成为国内第一批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之一。

  华新项目的成功运作,开创了援藏工作由单一“输血”转变为“造血”的典范。“华新模式”也随之成为全国援藏工作的一句口头禅,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

  在“华新模式”的成功经验下,湖北省继续推动大冶有色、黄石东贝、丰华能源、稻花香等省内企业扎根山南地区投资兴业,并支持山南大力建设湖北产业园,逐步形成了全国产业援藏的亮点和品牌。

  从已签订的合作协议来看,湖北省企业每年可为山南地区提供税收3亿元以上,山南地区财政收入的一半。

  智力援藏:“请进来”和“派出去”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援藏20年,湖北省致力于创新方式方法,从单一的干部援助向综合性人才、技术、管理援助转变,着力智力援助、人才援助,为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0年来,湖北省充分依托和发挥科教人才大省优势,坚持“派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智力援藏模式,通过专家赴藏授课、组织藏区干部来鄂挂职、开展学院培训、实行大学生定向招生等方式,为山南地区培训实用型人才和高素质人才3500人次。

  投资2.5亿元、矗立在武汉市东湖畔的西藏中学新校区已经成为人才的储备基地和培养基地,学校毕业生在全国高考中实现零淘汰,一类本科上线率达到100%,为民族教育事业和援藏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从2014年开始,湖北省每年将安排山南地区选派的30名干部,2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50名专业技术人员,到省属相关部门挂职锻炼。每年安排7名山南地区在职干部到湖北省属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每年选派50名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为期半年的短期援藏。

  湖北省智力援藏将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积极为山南培养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干部援藏:援藏援情 无私奉献

  “把工作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把感情融入到基层农牧民群众中,把作风融入到脚踏实地办实事中”,20年来,这三句话已经成为每一个援藏干部的宗旨。

  援藏干部,既是民族团结友好的使者,也是加强支援地与受援地交流融合的纽带。乃东县委常务副书记、武汉第七批援藏工作队领队陈春晖曾经这样评价援藏干部:他们都是行业的精英,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带着一种无私奉献的民族情怀来西藏工作”。

  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援藏干部能够迅速地融入到百姓之中,体察民情,感受民意,赢得民心。

  柯东海,湖北第六批援藏干部。援藏3年,让一个经济排名靠后的贫困县跃居山南地区第二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6025元。2013年,柯东海任山南地区行署副专员,继续为山南人民服务。

  曲松县委常务副书记陈荷泉,自掏腰包结对子帮扶贫困家庭,从此,他有了一个藏族亲戚。

  第六批援藏干部周耕,积劳成疾,患上严重关节炎,却拄着拐杖深入调研,被当地群众称为“拐杖书记”。至今,当地干部群众仍对他念念不忘。

  援藏20年,湖北省始终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选派政治强、作风硬、素质高的干部援藏,给山南地区带来先进的发展思路,为山南各级领导班子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湖北省积极推动机关、学校、医院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开展对口援藏,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援藏工作。先后成立了援藏工作者联谊会、鄂藏文化交流协会,深化鄂藏两地交往、交流,培养鄂藏两地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13.4亿元援藏资金、410个援藏项目、321名援藏干部、5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全社会力量参与……20年的不懈努力,成就了湖北对口援藏和山南经济腾飞的奇迹。

  2013年,山南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亿元、财政收入7.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099元,分别是援藏前1994年的16倍、39倍、49倍和8倍。

  如今,雅拉香布矿泉水厂、丰华能源光伏发电厂、昌珠镇民俗文化商业街、加查县崔久乡新农村建设等一个个重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它们见证了鄂藏两地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也将见证湖北、山南两地未来发展蓝图的实现。

  (责编:范凡)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