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耳悦目音乐盛会 记第5届中国(重庆)交响音乐季

2015年01月26日 06:57   来源:重庆日报   

  悦耳悦目的音乐盛会

  ——记第五届中国(重庆)交响音乐季

第五届中国(重庆)交响音乐季开幕音乐会。

中国交响乐经典名曲赏析音乐会。

  抗战时期,重庆曾被称为“交响乐的摇篮”,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个曾经的“摇篮”一直延续着山城的音乐火种。日前,第五届中国(重庆)交响乐季在渝正式落幕。这场持续3个月的音乐盛宴让重庆市民大饱耳福,也让交响乐界听到了来自重庆的好声音。

  “中国交响音乐季落户重庆是件大好事。演出把大量具有民族风格的交响乐作品带给了大家,让大家听懂了,让交响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谈到此次音乐季,中国交响乐团特邀指挥陈燮阳感慨万分。他告诉记者,举办交响音乐季这样的活动,对一座城市音乐水平的推动很有帮助,“在演出中,我看到不少‘好苗子’,也听到重庆交响乐蓄势的春潮。”

  1、气势磅礴 众星云集

  三大特点打造音乐盛宴

  2014年10月12日晚,原创大型交响乐合唱《长江》在重庆大剧院震撼上演。跟随著名指挥家许知俊在空中划下的优雅弧线,重庆交响乐团的演员们齐声高歌,第五届中国(重庆)交响音乐季由此盛装亮相。

  据了解,本届音乐季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委员会、中国交响音乐季组委会主办,重庆交响乐团、中国交响音乐季艺术中心承办。从2014年10月持续到2015年1月,40场交响音乐会、89部(首)作品、20场展览、1000名艺术家、30万观众……这一连串让人惊叹的数据足以说明此次音乐季的傲人成绩。“以前一直觉得交响乐离我们很远,经历此次3个月的‘零距离’接触,让我感到交响乐这个‘宫廷盛宴’变成了‘家常菜’。”市民张佳慧说,此次的音乐季让重庆乐迷享用了一场色香味美的听觉盛宴。

  据了解,虽然中国交响音乐季已经举办过四届,但此次却是该音乐季首次由一个乐团(即重庆交响乐团)与中国交响音乐季艺术中心共同承办。那么,与前四届交响音乐季相比,本届音乐季究竟有何不同?

  “此次在渝举办的音乐季悦耳悦目,不管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大大超出了以往的格局。”重庆交响乐团团长刘光宇介绍,与往届比较,本届音乐季呈现出三大特色:

  第一,是中国交响音乐季创办以来跨时最长、演出最多、活动内容最丰富的一次。整个音乐季历时长达3个月,包括开幕音乐会、交响乐名曲赏析音乐会、国内交响乐团音乐会展演、国外交响乐团音乐会展演、重庆市本土交响乐团音乐会展演、周末室内乐音乐会系列、进基层(校园)普及音乐会系列、“百年交响”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展、筹备重庆交响乐爱好者协会等9大主题活动。

  第二,参演乐团、艺术家众多,且首次有国外交响乐团加入。据了解,此次共有12家交响乐团参与本届音乐季演出与交流活动,包括深圳交响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等国内其他省市的优秀交响乐团,也有重庆交响乐团、重庆青年交响乐团、重庆爱乐交响乐团、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交响管乐团、巴蜀中学学生交响乐团、新嘉华交响管乐团、恰空室内乐团等重庆本土乐团。此外,芬兰EMO青年交响乐团、欧洲维纳斯女神交响乐团、俄罗斯国家模范交响乐团等外国交响乐团也首次参加交响音乐季,来渝演奏。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乐团均以双管甚至三管编制来渝参演,可谓“气势磅礴”。

  第三,众星云集,名家荟萃。在本届音乐季举办期间,国内知名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吹响集结号,齐聚山城。他们包括: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曾创作《红星歌》的傅庚辰,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曾创作《红色娘子军》的作曲家杜鸣心,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曾创作《梁祝》的作曲家何占豪,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钢,世界知名作曲家谭盾,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唐建平等我国交响乐界的重量级人物。他们的参与不仅给普通观众带来了惊喜,更对交响乐在重庆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2、15元就能听交响乐

  大师与你面对面

  提到交响乐,多数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听不懂”和“票价贵”。而这两个困扰,在此次交响音乐季中被一并解决。

  “交响乐有6个部门,人数最多的是弦乐器队伍,弦乐器又分小提琴、中提琴……”2014年10月15日,有着“中国第一棒”美誉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特邀指挥陈燮阳身穿黑色燕尾服,亲切地向台下观众介绍起交响乐队的组成。在他的指示下,交响乐的各个组成队伍分别站起来,将手中的乐器介绍给观众——当日,作为第五届中国(重庆)交响音乐季的重头戏,中国交响乐经典名曲赏析音乐会在重庆大剧院举行。陈燮阳带领重庆交响乐团,为市民献上了10余首中国经典交响乐作品,并与观众进行互动。

  而与大师面对面的“零距离”互动,只是此次音乐季的“冰山一角”。

  记者了解到,此次音乐季中,重庆交响乐团推出了6期会员讲座音乐会系列,让市民走进交响乐的世界。同时,中央歌剧院常任指挥许知俊、斯洛文尼亚广播电视交响乐团首席指挥邵恩、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徐东晓、福建省歌舞剧团交响乐乐团常任指挥曹澈等我国老中青三代指挥家分别执棒了本届音乐季的多场音乐会,并与观众进行了互动。其中,80岁高龄的傅庚辰更是走进大学城,在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做了以“理想之歌·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为学生们讲述了革命家诗词的谱曲,以及创作《地道战》、《红星歌》背后的故事。“以前老是听父辈们哼《红星歌》,不理解他们为什么喜欢,这次听了傅老师的演讲,没想到其中竟有那么生动的故事!”重庆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夏晓冰说,年轻人喜欢追星,但很少有人了解交响乐界的“大腕”,能静下心来听完一首曲子的人更是不多,“此次音乐季的活动在学校引起很大轰动,有的同学甚至一回到寝室就立马搜出老歌来听。”

  这样面对面的音乐交流,不仅让重庆市民过足了瘾,也得到了陈燮阳等知名音乐人的肯定。

  “我常被问到如何欣赏交响乐,其实交响乐很通俗。”陈燮阳说,交响乐作为一种舶来品,需要深入浅出的普及才能让听众感受其中味道,此次音乐季中的大量音乐赏析会与交流会则起到了为艺术与听众牵线搭桥的作用。

  那么,结识交响乐的门槛高不高?与音乐大师面对面难吗?第五届中国(重庆)交响音乐季的答案让人惊讶——实行惠民票价,最低15元就能听场音乐会。

  为普及交响乐,此次主办方特意制定惠民票价,并实行会员制,会员可享最低15元票价。也就是说,即便你是一位囊中羞涩的在校学生,只要你有一颗向往高雅艺术的心,你就可以用不到一张电影票的价格,在重庆大剧院、国泰艺术中心、群星剧院、重庆市歌剧院艺术厅、合川文化艺术中心、万州大会堂等剧场欣赏到一顿由大师操刀的音乐大餐。

  如此低价位的门票,主办方是怎么做到的?

  记者了解到,此次是中国交响音乐季举办以来,第一次以冠名等多元合作模式打造的交响音乐季,走的是政府扶持、市场补充与个人参加相结合的路子,所有机制与国内一流音乐季机制相对接。整个音乐季得到了重庆品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华扬联众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重庆音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热情参与支持。“这不仅实现了全球交响乐优质资源共享,节约了成本,扩大了活动影响力,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刘光宇说。

  3、 延续山城音乐火种

  发出重庆好声音

  在刘光宇看来,此次在重庆举办的交响音乐季并非一时的热闹,而是对山城音乐火种的延续。“抗战时期,名噪一时的三大乐团——中华交响乐团、国立音乐院实验管弦乐团和国立实验剧院管弦乐团都集中于重庆,而此次,全国知名演奏家、作曲家的再次集结,让人仿佛看到了当年音乐人的热血与激情,感受到了重庆交响乐从未停止跳动的脉搏。”

  在一份由第五届中国(重庆)交响音乐季主办方提供的资料上,记者看到,在连续10次的观众满意度调查中,观众对音乐季开展的演出、展览等各项活动综合满意度达到90%。在举办过程中,开幕音乐会、中国交响乐经典作品赏析音乐会、各区县大型交响乐音乐会等上座率均在85%以上。其中,周末音乐会更是受到热捧,仅站票销售场次就占整个周末音乐会总场次的30%,有的观众甚至从酉阳、秀山等重庆边远区县赶来主城欣赏演出。

  “不仅在圈外受欢迎,在圈内,本届音乐季也成为乐团间交流的重要平台。”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音乐季,昆明市文化局、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相关负责人亲临重庆交响乐团实地参观调研,而滇、渝两地交响乐团也就乐团创作、管理以及合作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音乐季,重庆交响乐团既是承办单位,也担当了多场大型演出的演出任务和外地乐团的接待工作。活动中,重庆交响乐团表现出的策划能力与执行能力让中国交响音乐季组委会大为赞赏。

  作为首次参与承办中国交响音乐季的乐团,重庆交响乐团为何能如此迅速“进入角色”?

  “本届中国交响音乐季的成功举办得益于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重庆交响乐团自2007年建团后深化机制改革,在生产创作、机制运行等方面的提高。”刘光宇说,早在2010年,重庆交响乐团就策划创办了西部交响乐周并承办首届活动,由此积累的经验为本届音乐季提供了人力资源、组织机构等保障。

  “交响乐是世界通用的国际歌,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普通话’,是城市之间相互衡量的汇率。”刘光宇说,第五届中国(重庆)交响音乐季用国际通用的方式,使重庆交响乐爱好者得以迅速凝聚,希望该项目能坚持在重庆举办,“继续发出重庆的好声音。”

  大师评价

  傅庚辰(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作曲家。代表作:影片《闪闪的红星》、《地道战》音乐):

  交响音乐季的举办势头很好,活动也很多,这对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形象有重要意义。希望重庆市继续投入力量,把交响乐在重庆发展的基础打牢,在我国西南撑起中国交响乐的一片天。

  杜鸣心(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代表作:舞剧《红色娘子军》、《鱼美人》音乐):

  中国交响音乐季在重庆举办,这很好。我的青少年时代有近10年是在重庆度过的,我的音乐启蒙和最初的学习也是在重庆。我们要注重交响乐的中国化,要坚持下去,要把在重庆的活动办好。

  何占豪(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代表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重庆普及交响乐,很及时、很有必要,这是重庆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重庆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要告诉大家,不要以“听得懂、听不懂”来判断自己能不能、适合不适合欣赏交响乐。音乐来自民间、来自大众,谁都可以听懂。

  叶小钢(全国政协常委、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家。代表作:交响乐《春天的故事》):

  中国交响音乐季在重庆举办,在注重大众需求的同时,要注意专业性的加强。什么是交响乐,什么是带给重庆的交响乐,要考虑到重庆交响乐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唐建平(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代表作:歌剧《运之河》):

  从重庆的城市发展来说,交响乐应尽量做到同步发展。因为重庆是有基础的。本土创作的《长江》就非常好。

  何春生(中国交响音乐季艺术中心秘书长、策划人):

  中国交响音乐季双数年落户重庆的宗旨是“以普及促发展”。其目的,一方面是促进重庆市城市文化建设,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大众的欣赏水平;另一方面是繁荣和发展中国西南交响乐事业。二者同质统一,相辅相成。

  (本版图片均由重庆交响乐团供图)本报记者 夏婧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