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密农民就地“城镇化” 社区门口创就业

2015年02月05日 21: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杨大勇

  “搬进新社区后,生活环境改善了许多。有暖气、天然气,有图书馆、超市,有文化中心、健身场所……”河南新密来集镇王堂村的村民如今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对这里的村民来说,不仅仅实现了就地“城镇化“,社区门口有创业园,还能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

  虽然是冬季,通往新密来集镇王堂祥和社区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依然是碧绿的,在绿化带两侧还不时发现成片漂亮的房屋,以及农民创业园的招牌。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里的农民许多住在新型社区,社区由绿色廊道连接成片,新密来集镇王堂祥和社区就是其中的一个。走进王堂祥和社区,超市、餐厅、文化广场、健身广场、幼儿园,一应俱全;有孩子在院内玩耍,老人在院内散步;鸟儿不时从小区上空掠过,发出几声清脆地叫声……

  2月4日,居民张春霞向记者介绍,当初让搬进社区,心里还有点不情愿,现在觉得社区生活太好了。自打搬进新社区,村民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土地流转后,不再种地,但并不是没有活干,到村里合作社干活,一天也能挣五六十元,家门口能挣钱多好!

  张春霞坦言,原来在外地打工,除去租房费、生活费,挣不了多少钱,还担心家里的老人。在家门口干活,能挣些钱,又能照顾到老人和孩子,很安心。

  居民冯华民客厅里,暖洋洋的,他的二、三岁孙子在沙发边拨弄着平板电脑。颇有几分书香气息的客厅里家具家电俱全,客厅一角还有一台按摩椅,墙壁上还挂着字画。

  冯华民说,社区配套设施齐全,通暖气、天然气、自来水,院内健身场所、图书室等都有,和城市生活没什么区别,尤其是这里的空气清新,交通方便。土地流转后,除了应得的土地流转费外,还能到村里的合作社上班、干活,这样一年的收入也增加不少。

  新密来集镇王堂村党支部副书记马海军介绍,原来村民居住分散,新型社区建成后,村民集中到社区居住,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和居住条件,生活一点不比城市差;土地的流转不仅提高了居民收入,居民可以到合作社就地就业,还能满足一部分有能力的村民就地创业。王堂村把新型社区建设、土地流转和农民创就业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农民就地“城镇化”之路。

  采访中,记者还见到了原在外地做药材生意的王堂村村民冯战斌,现在他回乡和其他人一起创办了合作社,村里一部分耕地流转到他们的合作社,以种植苗圃为主。冯战斌介绍,回乡创业,自己富裕了不算福,只有带领村民富裕了才算富,自己起个带头的作用,希望能带动更多的村民创业致富。

  新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挥办副主任周建勋介绍,新米城镇化分为两种,一种是让一部分人进城,一种是农民就地“城镇化”。为了让就地城镇化的居民有事干,在社区发展合作社,成立农民创业园,社区居民能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