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头99个立式邮筒"空虚寂寞冷" 沦为"垃圾桶"

2015年02月10日 10:43   来源:华西都市报   

2月9日,两位看手机的市民从成都人民中路三段的邮筒前经过。

邮筒的“上班”时间没有变

  来信摘录华西都市报:

  我是身着草绿色,头戴绿草帽的邮政信筒。在成都市区主要街道的路边,每天都能看到我的身影。今年我已60岁了,这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亲眼见证了成都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以前,市民都很熟悉我。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减少森林砍伐的环保意识增强,我肚子里的邮件越来越少。你瞧!现在已到过年的旺季,也只有少量的贺卡和明信片,更谈不上平时了。同以前相比,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更多的是被塞进广告单、废纸屑。虽然我身上有瑕疵,虽然现在市民已渐渐疏远我,甚至忘记我的存在,但是作为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象征,丝毫不会动摇我在羊年继续为市民站好岗、服好务的信心。(作者:成都市民李渝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减少森林砍伐的环保意识增强,我肚子里的邮件越来越少,更多的是被塞进广告单、废纸屑……”

  昨日,本报接到一篇读者来信,作者在信中化身成都街头的立式邮筒,反映信件越来越少的现实,并希望能让绿色邮筒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

  华西都市报记者从成都市邮政局了解到,目前,成都市主城区设有立式信筒99个,壁挂式信筒63个。而在本世纪初,这种仿制旧式邮筒的造型一经问世便让人眼前一亮,仿佛老成都再现。

  那绿色的怀旧邮筒,就是开启时光列车的钥匙;而那一张张带着成都味的明信片,便是记载回忆的车票。

  然而,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应用的普及,邮筒“肚子里”每天吞下的信件也越来越少。这个曾经承载着无数人通信重任的绿色工具,在如今该何去何从?

  它的寂寞

  多数都是明信片 小偷往里丢赃物

  9日下午4点多,记者在暑袜街上见到了市邮政局业务人员对邮筒开箱,由于在上午11点左右已经开箱取过一次信件,下午邮筒内投递的信件并不多。

  在邮筒开箱后,里面除了信件之外,还有使用过的纸巾以及一些包装带。

  “几乎每天都有把邮筒当垃圾桶用的。”业务人员告诉记者,进入邮筒的垃圾除了提到的纸巾等废弃物外,还有身份证、银行卡、空钱包等,“这些应该是小偷作案后丢弃到邮筒内的。”而对于这种进入邮筒的物品,邮局工作人员会根据身份证上的地址寄给失主。

  当天暑袜街邮筒开箱后,总计收到4封信件。“其中三封是贺卡、明信片。”业务人员肯定地告诉记者。“一般装贺卡、明信片的信封都非常大,而一般书信的信封都比较小,而且一般书信的硬度上也比较软。”

  据业务人员介绍,邮筒中一天只有几封信是常事,“一般以明信片之类为主,最近临近春节了,寄贺卡、明信片的人比往常更多一点。”

  在人民中路上,张大爷和孙女小张在人民路开了多年的照相馆,爷孙俩也算伴着旁边的邮筒生活了很多年。“可能很多人根本没有看到这里还有一个邮筒。”张大爷说,每天会见到来来往往的人们经过邮筒旁,只是人们低头玩手机的越来越多,往邮筒里投递邮件的越来越少。“虽然寄信的少了,每天还是有邮递员来取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它的尴尬

  贴小广告被车撞 每年还会有被盗

  “以前,成都的邮筒是方形的,很像灯箱。现在的这种造型是仿制上世纪初的造型,看上去更有老成都的味道。”成都市邮政管理局投递负责人袁德昭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现在街头使用的立式信筒是在2008年左右开始推广,逐渐淘汰灯箱式的邮筒。

  据袁德昭提供的数据,截止到目前,成都市范围内的立式信筒有将近300个,成都主城区设有立式信筒99个,壁挂式信筒63个,壁挂式信筒主要安放在室内。而一个立式信筒的成本是5000元,但维护费用要比邮筒的成本高很多。

  “邮筒是城市的一部分,脏了之后、风吹日晒之后可能会影响城市形象,我们每年在刷漆、清理‘牛皮癣’小广告上下不少功夫。”袁德昭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对于交通事故造成的破坏,轻的话要送到厂里修,破坏重的话直接就报废了,如果肇事者跑了,这部分损失很多情况下是邮局自己承担。

  除此之外,成都市邮政管理局负责人还介绍,每年因为被盗的立式信筒的数量也有二至三个。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