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2015年04月13日 14:29   来源:光明日报    张翼

  致读者

  为增进国内外对“一带一路”的了解,增强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信心,本报4月9日启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主题采访报道活动。一批记者已奔赴“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内地区和沿线国家采访,他们将深入采写“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理念和重大举措,全面呈现建设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果,生动讲述愿景变成现实的精彩故事。

  本报今起继续刊登“一带一路·大战略新图景”专栏,刊发来自“一带一路”建设一线的现场报道。今日5版已在专栏“丝路文化专家谈”中刊发了《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创新之路——大连海事大学教授王杰访谈》。此后,本报还将在“丝路文化专家谈”“行走在丝路”“图说世界·一带一路”等专栏中,约请文化学者、艺术家、旅行者等,以专访、口述、绘画等形式,深入挖掘“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一带一路”战略的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从全球的视野来看,“一带一路”开启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从中国的视野来看,“一带一路”将全面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镜头1】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在312国道的最西头,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以蜿蜒的霍尔果斯河为界,霍尔果斯口岸因此得名。

  这个曾经因偏远而不为多数人所知的口岸,如今一派繁忙景象,等待通关的货车一辆接着一辆。“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实施,使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里。

  开放:用世界地图重新定位中国各地

  在中国地图上寻找霍尔果斯,目光要一路向西。霍尔果斯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670公里,是陇海—兰新铁路国际新通道最西端。

  如果将目光放远,在世界地图上观察,霍尔果斯地处欧亚经济板块的中心位置,距离哈萨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图市378公里,是中国西部距离中亚中心城市运距最短,综合运量最大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

  在历史的时间表上,霍尔果斯是隋唐时期“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驿站,清朝时已开始通关。

  地理位置和历史传承共同决定着霍尔果斯在“一带一路”大战略中的定位——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通道和桥头堡。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霍尔果斯带进黄金发展期。今年,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过货有望达到300万吨,计划下半年正式开通国际客运班列。

  4月18日,霍尔果斯义乌国际商贸城将试营业。时下,商贸城负责人金兴忠在做试营业的最后冲刺。金兴忠表示,新疆是“一带一路”核心区,而霍尔果斯是核心区的核心。恰逢这样的历史机遇,他对国际商贸城的前景十分看好。

  新疆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如今,新疆正在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经信委副主任彭季表示,今年,新疆将进一步优化通关便利条件,推动中欧新疆丝绸之路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多点多线、常态化、市场化运行,着力将新疆打造成为中国向西出口的集结中心、分拨中心和加工基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指出,目前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东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差距比较大,“一带一路”规划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促进构建新的开放经济体系。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一直有东南沿海开放前沿和中西部腹地之分。“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是推动全面对外开放的战略,东中西部将加强互动合作,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积极性和比较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镜头2】德国汉堡。当地时间3月31日凌晨,装载6个集装箱的光伏产品经过10000多公里贯通欧亚大陆的运输,搭乘郑欧专列到达汉堡。这是光伏产品首次通过中欧班列运抵欧洲大陆,“一带一路”战略为光伏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从郑州到汉堡的郑欧专列铁路运输比海运节约20天左右,成本只有空运的20%。铁路运输增加了供货方式的多样性,有利于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高中国光伏产品的竞争力。

  创新:把握机遇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驼铃声声,征帆点点,这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形象写照。如今,驼铃远,铁笛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地处中原的河南借力郑欧班列,从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腹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进入对外开放的前沿。

  目前,我国由西向东,已经建立了经霍尔果斯、二连浩特和满洲里出境,直达欧洲的三条国际大通道。每天有8条中欧班列线路,分别从成都、重庆、武汉、郑州、苏州等地出发,15天左右就可以把中国的商品运到华沙、柏林、汉堡等城市,比传统的水路运输缩短了一多半的时间。

  在开行的众多中欧班列中,郑欧班列是闪亮的“名片”。开行班数、货量货值和满载率均居中欧班列第一,成为国内准备时间最短、实现常态化最快、每班载货最满、出境口岸最多、货源覆盖最广、回程班列组织最好的赴欧班列。

  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在解读《愿景与行动》时强调: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第一次将“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体制机制”与“一带一路”紧密结合。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是物流,要通过交通来带动物流,用物流带动城市,用城市带动整个经济,最后形成一个经济带。从交通、区位、物流集散的速度、成本及辐射范围来看,郑州都具有成为最佳枢纽的条件。”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

  开行郑欧班列,打通物流通道,河南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潮中找准切入点,扎扎实实迈出了第一步。

  推进“一带一路”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欧晓理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今后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总纲领,不存在哪个省缺席的问题。

  翻开中国地图,遍地都成为对外交流的前沿。“一带一路”战略使中国各地对外开放有了新起点,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融入国际市场大格局。

  【镜头3】福建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泉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鼎盛的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海丝路的起点之一。

  泉州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区,提出复兴泉州港、阿拉伯新走廊拓展、金融创新等十大行动计划。

  变革:新“丝路”,需要发展“新思路”

  《愿景与行动》提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福建已行动起来。

  日前,福建省商务厅宣布,积极拓展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支持双向投资。对外引入泰国正大集团系列招商项目、印尼三林集团系列招商项目等重大利用外资项目15个,对内支持国内轻工、纺织、服装、家电、机械、船舶、电子信息等成熟行业“走出去”。

  根据民生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201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涉及“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投资项目共计114项,公开信息已披露近20项重大项目。各地方“一带一路”拟建、在建基础设施规模已经达1.04万亿元,跨国投资规模累计约524亿美元。预计影响2015年新增投资4000亿元左右,拉动GDP增长0.25个百分点。

  “推进海上互联互通,港口支撑是关键。”海口市市长倪强表示,海口是“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海口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南大门,海口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总体布局,以畅通海上通道为目标,大力建设海口港,推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有关专家指出,对外开放和地理位置没关系,和思路有关系。有了新“丝路”,发展也要有新思路。各地在布局“一带一路”建设时必须注重与相邻国家和区域的互联互通,寻找产业发展契合点和共振点。

  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严诚忠认为,推进“一带一路”,“五通”是关键,无论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还是民心相通,都需要优秀人才去实现。目前,在外向型人才方面,熟悉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法律、民情等方面的人才很少,甚至精通这些国家语言的人才都很缺乏,“一带一路”的人才培育必须及时跟上。

  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副校长何卫刚建议,新疆相关部门应该研究中国乃至沿线国家近中远期的政策,给企业提供及时信息,与企业联动发力,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方可成为真正的核心区。

  (本报记者 张翼)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