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掘4300年前超大古城 为国内最大史前城址

2015年04月13日 17:54   来源:人民网   姜辰蓉 李华

  原标题:在高山沟壑间:陕西发掘4000年前石峁古城

  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的高山沟壑之中,一处4000多年前的古城端坐其间。这一名叫石峁的古城,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中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文化遗址。

  石峁古城的发现可谓一波三折。据原神木县文化局局长项世荣介绍,石峁遗址发现于上世纪初,其出名的原因是该地玉器特多,据说当地村民在生活困难年月曾“笼驮”“驮载”,“斗玉易升米”,因而引起考古人员的注意。

  项世荣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人员曾对石峁进行过小范围的发掘,但由于条件限制,曾认定遗址的范围仅90万平方米左右,遗址的外城墙被误认为是战国秦长城。2009年至2012年,历经多次航拍和调查,才最终确定石峁遗址面积在400万平方米以上。

  考古工作初步表明,神木石峁城址是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城址组成。其始建于约4300年前,到夏代(距今约4000年)时期毁弃,是世界上已知史前城址中最大的一个。

  “石峁遗址的发掘工作由国家和省市县多级联合展开,目前发掘的范围是外城的东门。”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址文管所工作人员杨雄说:“石峁遗址外城面积约190万平方米,内城约210万平方米。我们只发掘了一个东门,其他地方并没有发掘,下一步预计会对祭祀台进行发掘。”

  行走在石峁古城东门的遗迹间,大风携带沙尘呼啸不止。4000余年的时光,仿佛陕北的大风一般,穿城而过,不曾停歇。

  “我们所在的是外城,内城还在远处的那个种着松树的土包上,皇城台则在更远处两座山间的圆盘地上。”杨雄指着几公里之外的山峁解说。

  连绵的山,交错的沟,这里是典型的陕北地貌。正如当地民歌中所唱:“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在这样的条件中,4000年前的人们,是如何修建起一座规模如此宏大的古城?

  杨雄说,当时这里的环境并非如今所见,推测应该是平坦丰美的一整块地区。阡陌交通,人们往来于城郭之间。

  可以看出,残存的城墙依地势蜿蜒而建,石板用拌有糯米浆的泥土层层垒砌而成,非常坚固。外城东门的考古发掘显示,这里的建筑结构复杂、筑造技术先进,出土了玉铲、玉璜、壁画、石雕和陶器等龙山晚期至夏时期的重要遗物。另外,在门道墙壁上还发现了色彩艳丽的十余米长的壁画,一些地方还发现了人头骨祭祀坑。

  “石峁遗址发掘除了很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器、陶器和壁画,可以说将中国的建筑史、绘画史,往前推进了2000年,这是非常伟大的发现。”杨雄说。

  相对于规模恢弘的石峁古城,目前的发掘仅仅是掀开了“冰山一角”。目前,石峁古城周边已经被列为保护区域,发掘研究工作正在不断深入。

  项世荣表示,石峁古城建立的时期,正是中国原始社会由部落联盟、古国、方国向帝国形态过渡的时期,黄帝部族就是在这一时期或略早形成于陕北高原并发展壮大,最终一统华夏帝国。石峁古城与黄帝这一中华人文始祖,是否会有联系?这一待解的千古谜题,令人们对于石峁古城的发掘抱有期待。

  (新华网 姜辰蓉 李华)

  事实+

  黄帝与石峁古城关系存争议

  地处黄河之畔、农牧交错带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目前国内所见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夏阶段城址,它的发现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中国史前格局的认识。

  依据石峁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和史料记载,著名先秦史专家沈长云教授认为,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洞川沟附近的石峁古城遗址,正是传说中黄帝部族所居住的居邑。

  他在《石峁古城是黄帝部族居邑》一文中指出,黄帝活动在石峁所在的陕北黄土高原是史有明言的,那就是《史记》、《汉书》有关黄帝的陵墓在距石峁不远的陕北子长一带的记载。此外,沈长云认为,黄帝后裔白狄族人居住在这一带,是更直接的证据。他指黄帝与其他几位古帝属同时代人物,“过去史书把他置于其他几位古帝之前,实是出于后人的安排。”

  沈长云教授强调,根据考古专家发现石峁古城的年代为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阶段,正与黄帝活动的时间大体相当,由此更能确定石峁古城为黄帝部族所居。

  而这一结论在考古界迅速引发一轮大讨论,其中不乏质疑的声音。烟台大学人文学院青年学者陈民镇迅速发表《不要把考古与传说轻易挂钩》一文与其争鸣。陈民镇认为,古史传说的可信度很脆弱,与考古遗存相联系需要充分证据。“黄帝的年代距今约5000年,实际上这也是通常人们对黄帝时代的认识。如果石峁古城直接与黄帝有关,至少是与一般的记载相冲突的。”

  此外,他认为石峁古城“属于长城以北的文化”,其具有“石筑传统”,很难说跟一般认识中的“华夏文化”存在直接的联系。“目前而言,我们尚难将黄帝文化落实到某种考古学文化”。(腾讯新闻综合长江商报等报道)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