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比较齐全的产业结构,超前调整、超前转型,今年以来,东部地区在我国经济整体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继续呈现出较强的活力。
东部地区何以在转型升级中领先一步?新华社记者日前采访了相关省市。
东部地区转型升级趋势明显
今年以来,浙江省经济运行升级转型“不减挡”,多项关键指标扭降转增。1至2月,全省经济运行五大指标同比增速“四升一降”,用电量、出口、财政收入、新增贷款均呈上升态势,仅港口货物吞吐量稍有下降,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较快、比重提高。
杭州市萧山区是浙江经济重镇。国家电网萧山区供电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萧山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下降1.1%,但新兴产业用电量增速明显,信息和计算机服务、科研和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增速分别达到32.4%、25.3%和19.0%,显示产业结构正在向信息技术、高新技术转变。
2008年以后,上海市经济增速就告别了保持16年的两位数增长,并从以往高于全国两个百分点转为低于0.5至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上海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早谋划、早部署动力“转换”,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今年前两月,上海市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4%,高于全国增幅7.2个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背景下,一季度上海新设企业94703户,同比增长三成。其中,私营企业占新设企业总量的79.5%。
江苏省近年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产业整体水平持续提升。一季度,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个百分点以上;高能耗产业产值较去年回落约3.5个百分点。结构调整为工业利润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1至2月,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达到全国的七分之一,同比增长12.9%。
创新驱动为转型升级注入活力
在常州武进五洋纺机公司“智能全成形服饰”生产基地,车间所有机器都实现了三维编织。“我们的立体编织、一次成型技术,衣服没有拼接、丝袜不脱丝,今年订单都做不完,用工量减少一半以上。”董事长王敏其说,未来将通过引进一流装备和推动技术研发,力争在2020年前建成智能化工厂。
通过做大做强战略性新产业,增创制造业发展新优势,积极发展互联网经济,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的增长动力正逐渐成长为东部经济增长的新支点。
年初,莆田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首次联动试水,由莆田市政府对本地原创自主品牌运动鞋的质量“背书”,阿里集团对制鞋企业及商品进行实地认证,并投入旗下多个电商平台的优质资源。3月29日,淘宝网“中国质造·莆田好鞋”活动首次上线,在不到四天内共卖出近8万双鞋。
继续代加工还是发展原创自主品牌?这次活动让犹豫徘徊的莆田鞋商们找到了新方向。沃特集团董事长蔡金辉说,公司已计划将品牌发展重心从线下移到线上,获得国家改性橡胶发明专利的发泡材料,也将率先运用在电商产品线上。
以科技创新、技术革新带动产业升级,已成为福建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南针”。
3月底,泉州市正式发布“泉州制造2025”发展蓝图。“这将在政策支持、方向引导、资金倾斜等方面带来重大利好。”巨轮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建华说,企业市场环境和生存环境将得以改善,并引导行业从中低端向高精尖发展。
加快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向好“稳定器”
富春江畔的杭州市富阳区是造纸业集聚区,造纸企业最多时达600多家,产值一度占全区工业经济五分之一,直接就业人口约十万人。然而,低、小、散的产业集聚导致当地环境受损,特别是污水偷排漏排严重,美丽的富春江遭遇“造纸业之殇”。
2012年以来,富阳开始壮士断腕式的造纸业整治,企业通过关停转并减少到100家以内,富春江水质明显好转。“尽管经济数据不太好看,但造纸业一定要转型,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富阳未来发展的基础。”富阳区委书记姜军说,经过这两年的整治,转型这口气马上就换过来了,也让富阳摆脱了造纸业依赖症。
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无疑需要承受阵痛和压力。但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唯有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才能为经济中高速发展提供“稳定器”。
江苏省发改委主任陈震宁说,江苏省先后以“服务业提速计划”和“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引领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去年底,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7%,比“十一五”末提高了5.1个百分点,并有望在今年超过第二产业,这标志着产业结构优化进入新的阶段。(记者安蓓、王政、陈刚、王成、叶锋)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