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季度旅游总收入459.9亿 同比增18.6%

2015年05月02日 10:07   来源:黄河新闻网   

    今年一季度,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45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6%——

  最近一段时间,榆次东赵乡后沟古村迎来了景区开放以来最大的客流,日均接待量在5000人以上。

  后沟古村只是我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省统计局4月2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45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6%。而2014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84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这表明,在我省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新常态”形势下,旅游行业全面发展,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全省转型发展的新亮点。

  乡村旅游热使农村经济发展提速

  榆次东赵乡后沟古村在保护原有古村落的基础上,开发认养林、小农场、农家乐等项目,借助周围美丽的田园风光,形成吃喝玩乐的一条龙服务,而且消费价格实惠,因此受到很多工薪阶层的青睐,成了周末假日游的好去处。

  记者了解到,我省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了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建成了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成为旅游业的后起之秀。

  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已有22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8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04个农业旅游示范点,6596个农家乐、乡村旅游客栈、农家旅馆、农家宾馆和休闲农业园,初步形成了太原-晋中、长治-晋城、运城-临汾等几大片区。乡村旅游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更鲜活的渠道,积极推进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加快了富民强省建设。

  乡村旅游的火爆,与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有着极大关系。去年全省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32公里,新建改建国省干线722公里、农村公路2891公里。到2014年年底,全省公路线路里程达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11.1公里。

  公路交通的便捷,吸引了大批自驾游客来晋观光旅游。抽样调查显示,41.7%的国内游客在我省旅游选择自驾车出行,这一比重比去年上升11.1个百分点。据了解,未来三年内,全省计划重点扶持乡村旅游,丰富乡村旅游项目,将传统乡村旅游的采摘、踏青与民俗风情、传统饮食文化、节庆活动等有机结合,使乡村旅游成为继历史文化类、自然景观类之后的第三大旅游产品品牌。

  差异化“高铁”产品的磁铁效应

  从4月17日起,太原火车南站启动乘高铁山西游享特惠活动。

  从太原南站乘高铁到永济北站,到永济市五老峰、鹳雀楼、黄河大铁牛、普救寺四景区旅游,单景点门票打7折,买四景区套票则可享6折优惠……

  不仅在省内,在开通高铁的省外城市亦是如此。曾经隔山隔水,如今风驰电掣、千里行程谈笑间走完,大西高铁改变着山西人的生活,也改变着山西旅游行业。

  “大西高铁开通以后,西安游就成短途游了。”环九洲国旅负责人康峰说,游客完全可以在周六早上出发,3个小时后到达西安,下午游览明城墙、大雁塔、回民小吃一条街,晚上入住西安,在周日游览兵马俑、华清池、秦陵地宫,乘坐19:03出发的最后一班动车D2516,在22:41返回太原,并不影响第二天正常上班。原来的四日游、五日游均变成了两日游和三日游。

  近年来,我省陆续开通了太原到北京、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和广州的高铁,太焦高铁建设也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道路的提速不仅带来经济提速,也促进沿线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2014年7月新开通的大西高铁,强力拉动了我省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35%的游客乘坐该线路游览过我省沿线城市或景区;另一方面,陕西游客占我省游客的比重从第六位跃升到第四位,在2014年省外客源总体比重下降的情况下,仍然比上年提高了1.44个百分点。

  周边城市高铁的相继开通,在为我省旅游带来了沿线省份游客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省统计局贸易处的专家指出,高铁开通后,需要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尤其是有个性的半自助游和自由行产品。要打破原有地域观念的限制,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促进目的地联合营销,依托高铁建立跨区域旅游合作关系。要策划一批高铁精品旅游线路,积极适应自助游、周末游蓬勃兴起的新形势,针对不同游客群体、不同季节、不同节假日,策划一批2至3天的高铁旅游线路。

  省社科院的周洁指出,高铁开通对沿线地区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空间竞争影响很大。在区域合作的同时,市场竞争形势也出现了新变化,竞争关系开始存在于高铁沿线各个停靠站点之间,停靠站点与主要目的地的周边地区之间。作为区域内的高铁停靠站点,打造与主要目的地差异性较大的旅游吸引物、设计出符合高铁抵达和离开时间的旅游产品,是其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资本注入促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后沟古村背后的投资人是以焦炭起家的中宇集团,在煤炭行情每况愈下之时,中宇集团投资两千万元注资后沟古村,在最大限度地保护这个大山深处的古村落的基础上,给当地的居民二次就业的机会。

  绵山、石膏山、王莽岭……近年来,山西兴起的一个个景点中,背后无一例外都有强大的资本注入。

  省统计局的资料显示,随着山西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全面启动和煤炭资源整合顺利完成,以煤炭为首的资源型企业开始主动向旅游产业转型,不仅在资源产业低迷时得到旅游反哺,同时也解决了旅游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到2014年年底,全省有215家资源型企业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星级饭店、休闲度假区和娱乐设施等,总投资高达320亿元。超过5亿元的项目有14个,超过10亿元的项目有9个。其中由资源型企业投资或参股开发建设的星级饭店76家,占全省四星级以上酒店的45%;25家省级休闲度假区,几乎都来自资源型企业开发建设。资源型企业大规模进军旅游业,迅速推动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资源挖掘不深入、建设同质化、后期推广不力等原因,一些旅游区知名度不高、住宿设施重复建设,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功能,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力量有限。部分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对季节的依赖性强,旅游淡季生意清淡,旺季又出现因接待能力不足而服务水准下降的情况。

  省统计局的专家表示,我省旅游业要切实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就要抓住自己在旅游资源上的特色和优势,科学规划和开发,避免贪大、好多、求全,避免重复建设、遍地开花、盲目攀比,不是一味强调大项目、大投资,更要“见效益”。而一些前期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项目,其着力点在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上,将通过推动资源的深度整合提高收益,进而提高整个山西旅游业的水平。记者 王佳丽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