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执法队员在地铁内帮乘客找线路 摄/顾欣
截至今天,本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条例实施一周,专门的执法大队正式上岗,对在地铁车站、车厢内乞讨、卖艺、发小广告等影响运营安全的行为予以处置。《法制晚报》记者上午获悉,近一周,执法队共劝阻45起违法行为,地铁车厢内的监控可作为执法证据。
新通报 劝阻地铁违法45起
记者从市交通执法总队了解到,5月1日至6日,轨道交通执法大队全员上岗,对318座车站进行全覆盖巡查。
其中对西直门、国贸等205座车站进行了重点监管,劝阻在地铁站内玩轮滑行为15起;劝阻摆摊小商贩5起;劝阻散发小广告1起;劝阻翻越闸机2起;劝阻乞讨卖艺9起;劝阻安全通道滞留乘客8起;劝阻在安全通道内吸烟4起;劝阻乘客扒门1起。
车厢内监控作执法证据
记者了解到,本市目前有318座轨道交通车站,执法队员不可能每天逐一检查,因此,执法队与地铁、公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监控信息可相互查看。
其中,如地铁车厢内的监控,当地铁公司的工作人员通过这些监控发现有乞讨等行为时,将通知执法人员查处,并可作为执法证据,未来,这些探头还将继续加密。
说变化 小广告“一捆捆”变成论张数
记者采访了复兴门、四惠等站区多个站点,站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自5月1日新条例实施后,地铁车厢扔小广告的现象确实有明显减少。记者近几天坐地铁1号线、2号线、八通线、4号线发现,原先列车的扶手圈里、座椅上都是卖房产等内容的小广告,但现在几乎看不见。
小李是地铁四惠站区专门清理小广告的,四惠站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清理小广告的工作人员都在车辆段折返时间进行清理,来一趟车清理一遍车厢,一趟折返时间大约3分钟。
“以前折返时间我可能连一半车厢都清理不过来。”小李告诉记者,5月1日新条例实施前,她经常等列车一来,连喘息的机会也没有,车厢里座椅上、扶手圈上都是,有时抬胳膊捡广告,因为抬的多,胳膊很酸。
小李说,自5月1日后,车厢里的小广告明显少了很多,“以前都是一捆捆的,现在都可以数得出来,最少的时候只有20多张。”
“残疾”乞讨者撒腿跑
“执法队的巡视,还是给违规者很大震慑的。比如5月1号那天,我们发现一位‘乞讨者’,走路看起来明显有些不利索,一瘸一拐的,可当他发现我们是穿制服的,一下子嗖地就跑了,跑得比谁都快!”轨道交通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李海涛这样对记者说。
不过他也表示,当面对面劝阻这些人群时,大家都非常配合,没有出现什么过激言行。
李海涛说,从这几天的情况来看,乞讨、卖艺、发小广告等现象还是有明显减少的,比如以前10号线上可能有很多发小广告的,但现在很难看到了。
昨天下午,记者也专门找到了马鹰飞等执法队员,他和同事乘坐地铁10号线从角门西站上车,一路巡查到国贸站都没有发现有这些现象。另外以往地铁2号线乞讨现象较多,记者昨天下午13点从建国门到西直门,15点再从西直门回建国门也没有发现。
遇尴尬
平均4站1执法员 行乞“打游击”
昨天,记者在地铁1号线看见,一位妇女在前面边走边向乘客乞讨,后边是一位盲人跟随。记者询问是否知道5月1日实施的新条例,这名妇女告诉记者,他们都知道,也听说了。对于是否担心被罚的问题,“看见没有执法人员的时候,我们还是跟以往一样出来。”妇女告诉记者。
记者乘坐多条地铁线发现,在地铁里要碰上执法队员的几率比较小。本市目前有300余个站点,而目前有执法权的队员也只有80多人,平摊下来几乎是4个站才1名执法队员。人员略显不够,是执法中遇到“打游击”尴尬的重要原因。
对话 为何现在还没开罚单
交通执法总队发言人梁建伟:两个月内,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的具体执法条例将出台,届时将有具体的执法情节裁量规定。这是一条全新的法规,执法队员也是第一次遇到,因此要有一段时间让执法人员体会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的经验进一步研究细则,如果在实际经验前就出台细则就成了“拍脑门”的决定。预计实施细则出台后将有大量罚单出现,但在确定细则前的这段时间,虽然以劝阻为主,如果有重大情节,执法队员也会开罚单。
具体怎么罚款?
梁建伟:开罚单和收罚款是两条线,就像处理交通违章一样,执法人员将现场开具罚单,再由被罚人到银行缴纳罚款。
不过,轨道交通执法队员们如果面对的是乞讨卖艺发小广告者,流动性很大,他们也应该不会自觉去银行交罚款,对此,目前研究当事人对违法事实认可、罚款金额又较少时,将进行现场处罚缴纳罚款。处罚只是一种强制手段,但处罚的运用不见得越多越好,呼吁社会公众共同维护好地铁秩序。
屡次不改者会禁入地铁吗?
梁建伟:目前执法队员们有一个微信群,及时将发现的违法者上传,这就类似一个黑名单,这些上传的违法者将作为重点对象被关注,防止屡次不改。
不过,即便黑名单里的人“犯错”,不意味着他乘坐地铁的权利就被剥夺,目前暂不会让其禁入地铁。
本版文/记者 谢璐 周超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