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业是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然需要,也是科技人员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5月23日,在广州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讲话中三次列举人名,以此论述中国科技的创新、创业和创优。李源潮说,当今中国科技创业已进入“互联网+”的新时代,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各种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融合发展。
被李源潮列举的人名,包括柳传志、张朝阳、李彦宏、马云、马化腾、刘强东、雷军等,这些名字与联想、搜狐、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小米等国产科技公司相连,均为著名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在前述互联网大佬中,不少人是从广东起家的。
智能社会、高端装备制造、机器换人、“互联网+”……作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长年处于全国前三的省份,广东此次科协年会的“关键词”几乎与当下热点都密切相关。
与整个国家一样,处在经济增速换挡、产业升级和稳增长的背景下,广东力图借助此次科协年会加速产业升级和高科技产业生态的培育。
科协年会前一日,广东主办的首届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下称“科交会”)在广州开幕,全国600多家单位的1100多项创新成果在科交会上亮相,10个项目现场签约,20多个项目在穗落地转化,投资合作金额接近20亿元。
而对广东今后的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5月24日出席广东省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时提出中肯建议:应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要把珠三角城市群办成在技术创新方面有较强吸引力的地方。
韩启德表示,广东机器多、制造业多,改革开放初期吸引了很多农民工来打工,“但这种吸引力今天没有了,我们能不能通过改革开路,在政策上有超前的举措,让技术创新的人到广东来?”
韩启德建议,要把制造业和信息化、创新驱动结合,让技术创新成为吸引力,吸引来的就是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广东的技术创新不一定都在广东。”他说,通过畅通中间渠道,全国的技术成果都可以来广东做交易,争取研发成果在广东落地。
同在座谈会上的广东省长朱小丹闻言频频点头。
装备制造业再发力
在此次科协年会期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特别顾问朱森第冒雨前往广州数控、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等17家公司调研。
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编制者之一,朱森第在走访中兴奋地感到,广东省作出的珠江西岸先进设备制造产业带发展战略部署,将对珠江西岸和整个广东省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广东省政府于2015年1月26日发布的《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已经在逐步实现。广东省在该规划中提出,到2017年,珠江西岸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5万亿元,年均增长约15%;到2020年,珠江西岸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2万亿元,年均增长约15%。
在调研地之一的中山市,市中心东北方向行约30公里处的翠亨新区临海工业园,是中山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集中地,一批高端、大型、重型装备制造项目相继在此落户投产。而几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滩涂。
目前,临海工业园内已有中海油燃气发电、广新海工、中铁大桥局、中泽重工、易山重工等22个项目建成投产,粤新海工、立信染整等12个项目在建。工业园已开发建设8平方公里,引进包括9个大型央企在内的55个装备制造项目,投资总额约500亿元,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约2000亿元。
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山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仅2015年一季度,中山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就实现产值413.37亿元,增长15.4%
朱森第的进一步建议是“以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促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而其中最重要的着力点之一,就是发展系统集成商。
国外大型系统集成商通常是在某种工艺上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例如杜尔在汽车涂装生产线集成方面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国内系统集成企业通常并不局限于某种工艺,但是主要专注于某个行业。只有集成能力最强的新松机器人公司,可以跨出汽车行业,拿到其他行业的很多订单。
在机器人行业,真正能够盈利的也是系统集成商。
广东省在2014年年底出台的《关于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中早已明确表态,要“培育50家左右智能制造骨干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支持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开展‘两化’深度融合示范推广,推行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助推珠江西岸的装备制造业发展。
万众创新龙头
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参加了5月23日上午的科协年会之后,并未着急离去,而是继续留在广州,参加了当日下午的智能社会科技专家论坛。
论坛上,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杨强、麻省理工学院物理教授Alex Gruzen、京微雅格(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明、法国机器人研发领先企业Aldebaran Robotics公司中国区经理陈观养、谷歌总部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赵勇以及百度研究院副院长余凯,分别作了题为《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新世代无线电力传输》、《国产FPGA的创新之路》、《机器人与未来》、《交通智能未来》和《从大数据到万物智能》的报告。
整场论坛弥漫着浓厚的科技气息。而类似TED的演讲方式,则让现场气氛活跃又有朝气。创业者总是显得年轻又富有朝气,这一点与年龄似乎关系不大。
事实上,作为全国的创业前沿阵地,珠三角人口的平均年龄的确不大。而企业数量,特别是科技创业的新兴企业数量,则居于全国前列。深圳数年前即有“八个人中有一名创业者”的说法,现在则只增不减。
2015年2月27日,在深圳召开的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首次明确“把创新驱动经济战略作为推动广东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广东这个曾经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大省,在2008年以来的转型升级中,终于明确了“创新”在新常态下的重要含义。
胡春华显然有底气将广东冠上“创新”之名。广东在提高创新力方面的多年尝试,已经产生一批成果。
特别要提到的是深圳。华大基因、光启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均在深圳飞速发展。深圳清华大院研究院累计孵化600家高新科技企业,创办和投资180多家高科技企业,其中包括15家上市公司。
但在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方面,胡春华看到了差距,“广东还必须加强孵化器建设,目前省内拥有孵化器233家,但国家级孵化器仅43家,不到江苏的40%,累计毕业企业5014家,仅为江苏的60%,说明仍存在差距。”胡春华提出具体目标,要求力争用3-5年时间,将广东创新型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数量翻一番。
2015年3月1日,广东省政府发布2015年1号文件《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按照广东省长朱小丹的设想,到2017年,初步建成创新型广东,具体为全省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2.65%以上(目前为2.4%),万人专利申请量达36件,专利申请量达9件。而每一万人中,研发人员就将超过50人。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