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建设升级版清洁能源输出高地

2015年06月03日 14:51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15年5月6日,将载入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国家能源建设的史册。这一天,锡林郭勒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总装机火电规模862万千瓦的7个火电项目全面开工。至此,锡盟至山东输电通道及其配套工程全面开工,标志着内蒙古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迈出新的重大步伐。

  同一时间,位于山东省境内的济南1000千伏变电站工程项目现场,各施工区域内工人们在紧张工作。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特高压交流工程管理处主任张连宏对通道建设充满了期待: “这条特高压通道建成后,山东就能用上从内蒙古大草原输送来的清洁能源,这将极大地改善山东省缺电的现状。”

  将内蒙古建设成为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如今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我区在全国能源大局当中的发展定位和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争取国家支持,动员社会力量,不断加快建设步伐,升级版的内蒙古清洁能源输出高地轮廓日益清晰。

  煤从空中走 燃料变原料

  刘国祥,是位于通辽市奈曼旗的内蒙古和谊镍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随着公司镍铬合金项目一期的建成投产,来自投资方新华联集团总部的他,对于当地的能源优势了解更加深入。“当地电力资源丰富,我们生产用的煤炭来自霍林河,在当地生产一吨镍合金,比在南方生产成本要低不少。”

  刘国祥的感受颇具代表性。对于内蒙古来说,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我区能源资源丰富,煤、电、油、气等能源产业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煤炭产量及外送量、电力装机及外送电量均居全国首位,近10年来累计外送煤炭超过40亿吨,外送电量超过1万亿千瓦时。

  如何让“梧桐树“变成”“摇钱树”?2013年,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发展思路跃然而出。

  这一定位已得到国家的认可。2014年初,国家能源局出台了《服务内蒙古能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把内蒙古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和现代煤化工基地、全国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综合高效利用创新示范基地、国内外能源密集型产业承接转移聚集区,并将内蒙古清洁能源基地和通道建设重大项目列入京津冀治理大气污染行动计划。

  两年多来,全区上下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要求,朝着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自治区经信委提供的一系列数据指标,反映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的可喜轨迹:

  ——煤炭方面,目前全区煤炭产量稳定在年产10亿吨左右,居全国首位,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28%左右。年调出煤炭6亿吨左右,占全国跨省区交易量的40%以上。

  ——电力方面,目前全区发电装机容量9419万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7%,居全国第一。其中,火电6752万千瓦,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7.3%,居全国第四;风电装机2125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21.1%,居全国第一。2014年外送电量1460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一。

  ——油气方面,我区在开采地下油、气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型煤基油、气产业。目前,全区形成原油一次加工能力500万吨/年,常规天然气生产规模250多亿立方米/年,煤制油生产能力142万吨/年,煤制气生产能力17.3亿立方米/年。

  近两年,国家批准我区建设700万吨煤制油、28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我区成品油和天然气生产能力将大幅度增加。

  自治区经信委主任王秉军说:“如今在内蒙古,煤从空中走梦想成真,煤从燃料变原料增值无限,能源生产供应规模扩大,内蒙古作为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的地位日益突出。

  电油气突破 立体化保障

  神华国华(锡林郭勒)新能源有限公司辉腾梁风电场的郭伟有一个梦想,他希望在辉腾梁上建一条超高压的电力外送通道,将“窝”在辉腾梁上的风电送遍全国。

  “如果有一条超高压的大型电力通道,我们的风电送进去就像水滴融入大海,再也不用担心负荷的问题了。”郭伟告诉记者。

  能源产品生产出来,还必须送出去。正因此,电路、油路、气路、煤路等能源输出通道建设是关乎能源基地建设全局的每一个环节。

  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认为,我国能源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资源加工逆向分布、流动,给交通运输造成巨大压力,增加了经济运行成本,也使得我国煤电运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能源通道建设的加速推进,对于全区稳增长、调结构,增强发展能力和动力,对于国家优化能源布局、治理大气污染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令人欣喜的是,如今郭伟的梦想已成现实。2014年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实施方案》中明确,建设锡盟(经北京和天津)—山东、蒙西—天津南、上海庙—山东、锡盟—江苏泰州4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其中,锡盟(经北京和天津)—山东和蒙西—天津南两条特高压外送电通道已经开工建设,其余两条通道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计划于2017年建成投产。

  王秉军说:“这4条通道新增的电力装机容量相当于我区过去65年火电装机总量,每年还减少1.4亿吨煤炭的外送。”

  电力外送通道的喜讯不只这一条。记者从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开发局了解到,国家已同意我区赤峰元宝山电厂±500千伏改接华北电网,通辽±800千伏外送华中(华北)电网。由此突破了多年来蒙东仅保障东北的格局,开启了蒙东电网外送电新纪元,实现了我区向华北、西北、东北、华中四大地区送电的规划目标。

  一系列有关电力通道的利好消息为我区电厂建设注入了强心剂。走进和林电厂施工现场,只见塔吊舞动着巨大的手臂运送着各种物资,挖土机碾过留下两条深深的印迹,两座主厂房锅炉钢架吊装到了第5层,魁梧的轮廓已经显现。

  “从今年3月18日开始施工到现在,我们每天两班倒昼夜施工,有信心提前完成任务。”负责锅炉钢架吊装现场的技术负责人张程说。

  经过不断努力,我区能源通道建设步履铿锵。

  外送气管道已形成“三横一纵”(三横为陕京一、二、三线,一纵为克什克腾旗—北京煤制气管道)为主骨架的天然气外送管道,总长度2700公里,输送能力220亿立方米。目前,正在建设陕京四线、蒙西至天津、蒙西至河北、兴安盟至吉林输气管网,呼和浩特至北京甲醇制汽油管道。到2017年,我区外送油气管网体系逐步健全完善,新增输气管道能力860亿立方米,外送清洁油品能力940万吨。

  铁路输煤通道进一步拓宽。目前,呼和浩特—准格尔—鄂尔多斯、额济纳—哈密、白音华—锦州复线、通辽—霍林河电气化改造等6条亿吨级运煤通道在有序推进,蒙西—华中亿吨级运煤通道已开工。预计2015年,将形成13亿吨货运能力,我区铁路运输瓶颈基本消除。

  摒弃粗放式 追求集约型

  赤峰输出的清洁能源,正成为北京等城市实施无煤化能源改造的替代品。而赤峰之所以能够成为北京治霾的同盟军,源于赤峰市未雨绸缪进行能源结构调整。通过“扬煤吐气”“借风生电”,集中力量发展煤制天然气和风电产业,赤峰市逐步实现华丽的绿色转身。

  赤峰市委书记王程熙说:“赤峰市坚定不移地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加快推动发展转方式。”

  多年来,我区经济“一煤独大”的特征非常明显,煤炭外运量最多时曾占煤炭产量近80%,煤炭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最高时46%。

  “能源资源转化率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自治区经济发展,我区正努力把转方式有效融入到资源转化增值之中,重点之一是围绕清洁能源搞好资源转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臣华表示。

  如今,全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煤炭转化升级步伐持续加快,推动能源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率、向集约增长转变。

  改变“一煤独大”,加快煤炭转化升级是重头戏。我区在筹划和建设能源项目时,坚持把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放在首位:新建煤矿最低产能规模远高于国家标准,新建火电项目鼓励采用风冷技术,全部布局在煤矿坑口;煤制油、煤制气项目必须达到国家产能规模、能效和技术装备标准。

  经过各方积极争取,两年来国家审批我区能源基地重大项目38项,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26项,计划总投资5961亿元。

  “这些项目在2016年以后陆续投产,2018年后将全部形成生产能力,全区煤炭就地转化率超过50%以上,煤炭产业产值占比可望调整到15%以下。”王秉军细细给记者算着账,我区将跳出“挖煤卖煤”的传统发展模式,“一煤独大”将向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转变,进而带动全区工业转型发展。

  全区电源结构不断优化,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在华电土右电厂施工现场,高耸入云的空冷岛、体量庞大的气机房和锅炉房,让忙碌其间的人们显得格外渺小。“这个电厂最大的特点就是环保,我们的脱硫脱硝设备和电除尘设施的设计要求都优于国家标准,全封闭的输煤系统可以避免煤灰扬尘……”项目副总经理王新宇如数家珍,“我们要证明,火电厂也可以干干净净发电!”

  纵观全区,电力建设坚持节能环保高效和综合利用的准入标准,建设热电联产和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全面实施脱硫改造。全区热电联产装机容量达到3103万千瓦,基本覆盖了全区12个盟市政府所在地。已建成10个煤矸石发电厂、装机容量594万千瓦,2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火电行业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比重明显提高,全区装机百万千瓦火电厂达到21个,总装机容量3987万千瓦,占火电装机容量的59%。

  应对新常态带来的风险挑战,把握新常态蕴含的发展机遇,升级版内蒙古能源产业呼之欲出;打造国家能源保障的“安全岛”,建设国家能源输送的“丝绸之路”, 升级版内蒙古能源产业前景光明。构筑升级版清洁能源输出高地,内蒙古驰而不息。(戴宏)

  分享:

  责任编辑:曹桢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