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制度创新要扩至“海丝”平台

2015年06月04日 10:43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正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图为广东自贸试验区蛇口片区。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专家解读

  在广东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实施方案出台之际,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海峰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在他看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正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与“一带一路”的对接中,广东应该引领全国进行创新探索。他建议,探索的内容包括加快投资贸易规则与国际接轨,营造透明高效、竞争有序的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

  ●南方日报记者 龙金光 实习生 赵曜 北京报道

  广东应引领全国创新探索

  南方日报:“一带一路”的意义在于确定中国经济改革的新格局,你怎么看待广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使命?

  王海峰:“一带一路”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发展中国与沿线国家和经济体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现实的问题是,广东怎样看待“一带一路”?首先广东要对自身在“一带一路”中的使命有清晰的定位。如果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要更加主动融入全球金融、贸易领域,那么,广东、上海这些地方现在就应该积极主动融入全球金融、贸易领域。

  今天,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特色和优势。在与“一带一路”的对接中,广东应该引领全国进行创新探索,而不仅仅只是对接。广东,或者说珠三角内部有非常有效的竞争和合作,这种竞争恰恰能体现一个经济板块的活力。

  南方日报:从海上通道来讲,是否可以理解为广东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

  王海峰:从发展的现状来看,广东基础是最好的,和东盟合作最紧密,从海上通道来讲,集装箱集中在盐田、南沙。广东跟欧洲、中东的合作可以突破传统国别的合作,包括产业、能源、海洋渔业等领域,人文方面,广东有最大规模的海外侨民,同文同种。广东的制造业、服务业要跟全球对接,就要把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做起来,扩散到自贸区之外,到“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平台上去。

  南方日报:你对于广东港口建设有哪些建言?

  王海峰:首先,港口建设对国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的血脉,那么港口就自然成为注入国际新鲜血液的重要血管。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要通道和通往亚洲、欧洲、美洲的必要门户,港口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不言自明。作为全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华南地区的重要外贸口岸,广州港不仅拥有发达的腹地经济,优越的深水航道自然条件,而且近年来在航运软实力开发等方面也跃跃欲试。开发内陆货源,向粤北、中南、西南等内陆腹地延伸物流链。

  我认为南沙港要重点发展服务功能,比如说航运结算能不能到南沙来,以及法律仲裁、审计会计的标准化。假如南沙有一个高端服务局,这个开放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既能跟欧洲大陆衔接,又能跟英美衔接。全球十大港口中我们拥有七个,但是法律、结算等功能却没有,这就需要我们更开放。对广东来讲,不仅仅是对香港的开放,也要把自身的资源扩展到全球去。未来不排除深圳和香港实现同城化;未来还可能有港深和南沙的区域一体化。

  粤港澳合作激发广东创新活力

  南方日报:在你看来,广东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两者如何相互促进?

  王海峰:新一轮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主要在服务贸易。此外,跨国投资里有很大部分也是关于服务贸易的内容,比如金融行业、电信行业以及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开放。

  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主要涉及到国际上普遍开放度不是很高的行业,比如教育、医疗、文化等。各个国家的教育、医疗普遍比较封闭,但是广东的教育医疗首先可以向香港、澳门开放,同时我感觉广东跟港澳不仅要开放,要国外的资源进来,也需要通过粤港澳合作这个平台,让广东的资源走出去。

  现在《粤港澳合作框架协议》的短板就是港澳的资源可以进来,广东的资源却出不去,如果能够形成开放的互动,将会成为港澳经济发展一个大的助力。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推动粤港澳的深度合作,我们不但要把香港的活力充分地激发出来,也要通过竞争,把广东自身创新的活力激发出来。

  探索投资贸易规则与国际接轨

  南方日报:广东自贸试验区要有效对接“一带一路”,在你看来,当下最需要探索的是什么?

  王海峰:广东自贸试验区有效对接“一带一路”,首先需要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起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比如说,加快投资贸易规则与国际接轨,营造透明高效、竞争有序的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等新的服务贸易协定中,广东自贸试验区完全可以作为影子旗手去参与。影子旗手的意思就是说,因为美欧在战略上排斥你,没有邀请你参加。而即便你不在那个俱乐部、谈判桌上,但是实际上你存在,这是非常有益的主动开放。

  南方日报:就是说,无论是加快投资贸易规则与国际接轨,还是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合作,都需要广东以制度创新为核心?

  王海峰:今天广东迈入高收入地区,跟发达国家的合作,更多的是技术的合作以及经济上的互补。那么,需要经济政策适应所谓中高收入这个阶段。比如深圳大部制改革,虽说离成功还早,但是有效的。

  广东与发达国家在技术上是互补的。研发上,发达国家更多是原创性研发,而广东这边主要是应用型研发,个别城市如深圳,广州,还包括前海跟南沙,可以尝试性地搞原创性研发。实际上,欧美的研发机构在往中国转移。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转化的同时,更主要是劳动力结构的转换,人力资本结构要升级。

  我相信到了“十三五”时期,自贸区战略应会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去。广东要坚持从自己实际出发,与其他自贸试验区形成错位发展、互补发展格局,形成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特色和优势。

  本版统筹:邓红辉 吴哲

  5月楼市成绩单出炉 黄埔潜力笋盘发威

  [投资]炒股不如投资公寓商铺 地铁上盖三房首付7.8万起

  房产广州站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