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都机遇“一带一路”新丝路

2015年06月30日 00:00   来源:华西都市报   

  丝绸主题公园。张宏 摄

  丝绸工人。

 

 

  制约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主导品种结构单一

  “长期以来,因为茧丝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中国丝企演绎着国外品牌‘世界工厂’的角色,九成以上的企业为国外品牌做代生产,靠‘贴牌’、‘代工’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四川省丝绸业专家胡祚忠说,在很外国人眼中,世界上最好的丝绸就是在中国,而事实则是,目前中国向国际丝绸市场出口的产品,多为原料干茧和粗加工生丝,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上游位置。目前国际知名丝绸品牌中,很难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虽同为丝绸出口大国,但中国丝绸工业的利润率,却远低于法国、意大利等产业链高端国家。

  “就南充丝绸产业现状来看,行业传统的粗放式发展积累下来的矛盾还未完全解决,整个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胡祚忠认为,现阶段主要矛盾集中表现在,蚕桑基础不稳固、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和劳动力结构失衡等几个方面。

  近年来,南充蚕茧产量出现萎缩,蚕茧质量普遍不高,每年仍有50%以上的原料缺口需要外购。主导品种结构单一,缫丝、织绸等初级产品产值仍占全行业70%,服装、家纺用品、旅游制品等仅占全行业的30%。多数企业主要生产中低档次产品,加之主要依赖印巴市场,增大了潜在的市场风险。

  同时,丝绸产品的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能力不强,丝绸印染后整理技术依然较弱,丝绸出口企业尚未摆脱主要以量的增长来争夺市场份额的传统发展模式。南充丝绸企业,还未有效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机制,难以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的带动作用,缺乏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熟练工人十分缺乏,从业人员集中于40-50岁年龄段,40岁以下的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寥寥无几,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警钟

  无缘APEC会议 南充丝绸相比苏杭尚存差距

  “四川是养蚕始祖嫘祖的故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南充是传统的丝绸之乡,有着四千多年蚕丝生产历史,在唐宋时期,有绸、绫、绵、绢、丝等10多种产品曾被定为朝廷常贡。”南充市丝绸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伟介绍,在80年代中期的鼎盛时期,南充丝产量占全国的8%左右。2005年,南充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称号,成为全国中西地区唯一享有“中国绸都”称号的城市。2012年,南充丝绸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李伟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2014年11月10日晚,出席APEC会议的各国领导人,穿着由最具中国特色的桑蚕丝面料制成的“海水江崖纹宋锦华服”亮相水立方,扯动世界眼球。“海水江崖纹宋锦华服”设计、制作出自苏州,面料所采用的桑蚕丝来自绵阳。然而,“中国绸都”南充的丝绸,却“无缘”此次盛会。

  作为“中国绸都”,南充丝绸却无缘APEC会议。一方面给了南充丝绸产业较为沉痛的打击。但另一方面,也给南充丝绸产业敲响了一记警钟。虽然南充丝绸行业发展势头较好,但与苏杭等丝绸行业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不论在原料品质,还是技术研发和设备、设计方面,南充丝绸行业与发达地区的距离还是比较明显的。”李伟说。

  南充,是“中国绸都”。“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就是对这座著名“蚕桑之乡”、“丝绸之城”的形象写照。作为南充的骄傲,丝绸曾是南充辉煌历史中的一个符号,一抹亮色。然而,时至今日,针对目前南充丝绸行业的现状,不少业内人士均有一个普遍共识:“南充是丝绸大市,但绝不是丝绸强市。”

  2015年5月,四川省政府制订了“一带一路”战略“251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鼓励南充发挥丝绸产业优势。其后,南充市委书记李仲彬也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就南充丝绸的发展提出要求,強调要让南充丝绸成为一张叫得响的金字招牌, 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绸都”。

  在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南充如何利用好“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品牌,依托南方丝绸之路商贸大通道,推动南充丝绸等传统优势制造业产品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面临新常态下的机遇与挑战,南充丝绸产业将怎么突出重围,“蝶变新生”?

  华西城市读本派出多路记者,就一系列问题走访了诸多业内人士。

  突围

  融入“一带一路”加快丝绸综合开发

  为了充分发挥四川作为唯一同时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长江经济带的地域优势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比较优势,促进四川更好融入国家统筹内陆、沿江、沿边开放的总体战略,省政府制定了“251 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5月,四川省政府制订了“一带一路”战略“251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鼓励南充发挥丝绸产业优势。省政府在“251三年行动计划”中指出,支持川丝抱团“出海”,鼓励南充等川东北地区发挥丝绸外向型产业优势,打造区域开放合作示范区。省政府将设立“一带一路”专项促进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拓展沿线国家市场、开展跨境产业合作、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贸易投资促进平台建设企业。

  南充市委书记李仲彬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就南充丝绸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強调要把南充的丝绸产业做大做強, 品牌做优做响, 让南充丝绸成为一张叫得响的金字招牌, 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绸都。同时,南充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主动对接,积极争取中省政策支持,把南充的丝绸传统产业振兴起来,形成产业的集群效应。

  “省政府制定的‘一带一路’战略‘251三年行动计划’,在丝绸产业发展方面只提到南充,表明南充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绸都品牌效益日渐扩大,这对南充丝绸产业的发展,无疑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李伟说,南充将从产业、政策、项目等多个方面积极抢抓战略机遇,依托南方丝绸之路商贸大通道,探索丝绸产业发展新路径,努力将南充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绸都”。

  如何对接省政府制定的“一带一路”战略“251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李伟认为,茧丝绸行业需要向集约化、市场化、现代化、品牌化转变。“现阶段,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已成为茧丝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桑叶、桑葚等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医疗保健产品开始进入市场。”

  “南充是‘渝新欧’国际快铁线上兰渝段的第三站,水运可直通重庆和上海,完全有条件搭接‘渝新欧’国际铁路货运大通道和‘嘉陵江—长江—上海’大通道,推动南充向南向北发展。”李伟认为,南充可充分利用这两大通道和南充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起点这一品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布局,推动南充丝绸、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优势制造业产品走出国门,融入东南亚及南亚经济圈,提升南充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深入发掘南充茧丝绸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丝绸工业文化旅游和蚕桑农业观光,努力提升绸都形象和知名度。以“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为窗口,建设南充丝绸精品馆、仿古丝绸一条街,开发旅游特色产品,实施丝绸文化旅游项目;整合市辖三区旅游资源,以‘一港一廊三山三园’为重点,建设集购物休闲、文化体验、商务会展、观光度假为一体的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

  本版主笔: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敬铭安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