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方破获特大"医托"诈骗案

2015年07月10日 10:19   来源:法制日报   钟馨

  □本报见习记者钟馨

  □本报记者黄洁

  有一批人,在各大医院门口靠主动搭讪、诱人上钩、贬低其他医院、抬高“诊所”、主动带路等方式进行揽活,这批人被称为“医托”。7月6日,北京警方成功侦破一起特大“医托”诈骗案,抓获涉案嫌疑人150名,其中“医托”80余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60余名,收缴账本、电脑、药品等大量涉案赃证物。据悉,这是北京市有史以来打击医托诈骗犯罪规模最大、抓获人数最多的一次。目前,此案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医托”:伪装“病友”骗信任

  无任何职业资质的刘某在某医院做护士,几天前,刘某还是这家医院的“医托”。

  刘某说,她今年6月来京找工作,被一个老乡介绍过来当“医托”,因为“医托”赚钱多。

  当“医托”的时候,刘某一般在肿瘤医院转悠,看到病人就上前搭讪,问明病情后就和患者说她有亲戚以前也得过同样的病,愿意全程护送患者前往医院就诊,如果遇到看病的同乡,她就会用家乡话跟对方拉近距离,取得信任,对方上当的几率非常高。

  据刘某说,只要她带来的患者在医院开药,自己就有200元提成。据警方调查,“医托”的收入远不止这200元。

  干了一阵“医托”,医院的负责人就问刘某是否学过医,就这样,在老家学过一阵草药的刘某成了该医院的一名护士。

  患者:病急乱投医“着了道”

  近日,带着舅舅一家子来北京给舅妈看病的张先生,就遭遇了“医托”骗局。据张先生回忆,早上他们碰到一男一女俩“医托”,听说老太太有嗜睡病,“医托”立马拍着胸脯说,他的表妹就是在一家中医院看好的,很快便把张先生一行人忽悠到一家小医院。

  张先生在医院等候期间,还有一名自称是患者的陌生人主动上前与张先生一行人闲聊,说她丈夫就是在这边看好的嗜睡病,把这个医生夸得神乎其神。

  看病的过程异常顺利,这位“名医”熟练地给老太太开了几副中药。可第二天,张先生就接到了表妹的电话,说可能被骗了。张先生拿着买的中药去这家医院退款,碰到了正在调查情况的民警。

  据办案民警介绍,有的患者虽然明知道对方是“医托”,小医院也不正规,可这类患者多是患有疑难或顽固性疾病,有时就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正好着了“医托”的道。

  调查的民警在某个坐堂的大夫桌上,发现了一个开药秘笈,秘笈上列着一些常规病对应开什么药,也就是说,不管哪位“大夫”,只要问一下病名,就能按照这本秘笈开药。

  警方:摧毁多个“医托”团伙

  今年5月,北京警方发现了在本市朝阳、西城等区隐藏着多个“医托”团伙,随即由便衣警力牵头成立专案组。针对慈睦国研中医院、北京京城国中医门诊部等多家“医托”警情突出的医疗机构展开深入调查。

  警方侦查发现,“医托”行骗都是团伙作案,组织严密,分工明确。首先由“猎物者”负责寻找目标,与患者主动搭讪,并使患者产生前往涉案诊所就诊的意愿。在此基础上,会有“医托”扮演“病友”上前佯装患有同类疾病,为患者带路至涉案诊所并一同看病。此外,等事主看病买药后,会有专门“护送”人员将其送至地铁或公交离开。

  据办案民警介绍,涉案诊所一般将成本为几十元的药品以成百上千甚至上万元的价格卖给患者,由诊所收取高额挂号费、药费后,再将获利与团伙成员分成。事主首次交纳的药费一般由诊所和“医托”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账,通常诊所占三成,“医托”占七成。诊所后续通过电话“回访”、收取转账汇款、邮寄药品等方式将所得的收益归诊所所有。

  经过1个多月侦查,7月6日,北京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总队会同朝阳分局、西城分局等相关部门共计400名警力,在涉及“医托”诈骗的诊所以及犯罪嫌疑人暂住地开展抓捕行动,共抓获涉案嫌疑人150名,其中“医托”80余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60余名。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