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在北京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预测,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有望在两年内赶超日元,届时人民币将成为第四大国际货币。
报告指出,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团队测算,客观描述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实际使用程度的综合量化指标——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在2014年底达到了2.47%。2009年底该指数仅有0.02%,五年间增长了120余倍。此外,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等四大主要货币的国际使用份额较前一年度明显下降,人民币、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及其他新兴国际货币的份额有所上升。2014年底日元国际化指数回落至3.82%。
报告分析称,只要没有重大不利事件发生,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或许在两年内就将赶超日元,人民币将成为第四大国际货币。
报告称,2014年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贸易与金融双轮驱动模式更加突出,人民币国际接受程度大幅提升。随着区域贸易合作进程加快,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便利政策逐步落地,2014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达6.55万亿元,同比增长41.6%。全球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份额提高至2.96%。与此同时,金融交易逐渐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份额上升的主要力量。2014年人民币直接投资达1.05万亿元,同比增长96.5%;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日趋繁荣,遍布亚欧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也取得重大进展。全球资本和金融交易中的人民币份额达到2.8%。
目前,人民币是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人民币在官方层面也得到更多认可。据央行统计,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3.1万亿。截至2015年4月末,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资产余额约6667亿元。
报告强调,有鉴于此,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例行特别提款权(SDR)定值检查将人民币纳入其货币篮子也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如果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即代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人民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的官方认可,也是人民币进入主要国际货币行列的关键标志,象征意义巨大。”报告分析称,即使执行董事会再度以“可自由使用货币标准”为由拒绝人民币,也不可能延缓或是阻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因为在现有成绩基础上,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战略还将为人民币国际使用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使人民币国际化继续保持又快又稳的发展态势。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从2012年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重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
在此之前,《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首创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用来概括和反映人民币实际行使国际货币职能的程度,不仅可以为管理层提供简明直观的决策依据,也是学术界研究相关问题的实用量化指标。《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主题为“世界贸易格局变迁与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主题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 (完)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