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如何奏出文化“协奏曲”

2015年07月23日 07:24   来源:人民日报   王 珏

  京津冀协同发展,文化自觉与文化协同至关重要。

  从顶层设计到建立机制、再到模式的探索,几年来,三地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但从联手搭台唱戏真正迈向文化深度协同,奏出文化“协奏曲”,还需各方共同努力。

  建立机制,形成区域整体规划和联动

  厚底儿靴、大靠、流水板、韵味十足的唱腔……7月7日,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的闭幕大戏《赵佗》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这场演出也意味着由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圆满闭幕。

  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是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机制发挥积极作用的成果之一。自去年4月以来,京津冀三地的四家河北梆子剧团分别在京津冀三地巡演,演出上座率平均达九成。其间,还举办了学术研讨等活动。

  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说,京津冀地域相连、文脉相通,文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促进三地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广泛的合作前景,文化行政部门在推动京津冀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方面应有高度自觉和积极作为。一年来,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门在协同发展上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建立三地文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签署京津冀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联手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暨传统手工艺作品设计大赛等。

  “为全面推进三地文化领域的协同发展,一系列的体制机制正在建立和形成。”陈冬介绍,三地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了区域整体规划和联动机制;以演艺资源对接为先导,建立舞台艺术精品剧目交流演出机制和演出合作机制;加强三地非遗项目的挖掘利用,形成共同保护机制;加强在动漫游戏、文艺演出、艺术品交易领域的合作对接,加强省市间文化产业资源互通,为产业主体牵线搭桥,推动形成一体化的市场机制。

  探索模式,整合三地优质资源

  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发挥各自文化优势为当务之急。如何整合三地的优质演艺资源,培养市场培养人才,并传承传播传统文化的作品?

  此次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的模式值得借鉴。展演选择了三地11家院团的11台优秀剧目,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长安大戏院、解放军歌剧院及中国评剧大剧院等4个重点剧院推出22场演出,其中既有经典传统老戏,也有新创剧目。评剧《从春唱到秋》、京剧《赵佗》《华子良》、河北梆子《钟馗》、昆曲《续琵琶》等优秀剧目轮番登台,裴艳玲、谷文月、孟广禄等戏曲名家纷纷亮相。在北京的演出画上句号后,展演还将于2015年下半年在天津和河北两地巡演。

  展演在票价设置上还特别推出文化惠民票,百元以下的票价占到全场的50%以上。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年轻群体接触到传统艺术,感受到戏曲的真正魅力,展演针对大学生举办了公益场次。

  更重要的是,展演实行政府文化部门引导、三地戏曲院团联手、专业机构运营的模式,有效地统筹三地演艺资源,做到“剧院有戏演、院团有剧排、群众有角儿看”。负责展演运营的北奥集团副总经理、北演公司董事长张海君介绍,京津冀演艺交易会上,有来自京津冀三地及全国各地近300余家演艺机构与艺术团体参展,有60%的项目已经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其中京剧、评剧等传统艺术的成交量占到8%。对于传统艺术的演出和推广而言,这份成绩单令人欣慰。

  专家也指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除了在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等“硬件”上投入和着力,在“软件”上更需要深入挖掘三地的文化资源,将民族的、历史的文化艺术形式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时代精神,创作出真正受到三地观众喜爱的作品。

  着眼未来,仍需打造采购平台、加强资源统筹

  面对三地文化发展基础不同、各具特色的情况,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如何更好奏响“协奏曲”?

  根据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门所签署的《京津冀演艺领域深化合作协议》,未来三地将共同打造一个采购平台,在三地分别主办的展演活动中,相互采购演艺剧目,今年相互采购剧目将达10台以上;共同培育一个演艺品牌,京津冀轮流举办“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活动,集中展示三地优秀剧目;共同搭建一个资讯推广平台,建立京津冀演艺资讯统一发布平台,将优秀剧目整体打包推出;共同组建京津冀演艺协作平台,实现京津冀演艺资源的统筹协调。

  采访中,记者得知,在提升创作力量上,三地还将共同创作一部艺术作品,京津冀文化部门将联手向国家艺术基金申请共同委约创作一部以长城为主题的交响音乐作品。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推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也尤为重要。目前,京津冀演艺网络平台也在积极建设中,希望实现剧本推介、演出营销、人才交流等线上线下双向资源统筹。

  “下一步要在政府搭建平台、积极引导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演出市场各类主体积极性,加强行业组织的作用,注重通过市场手段配置演艺资源,加速演艺资源的流动和整合,加快推进京津冀演艺市场一体化。”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吕先富介绍,全面谋划京津冀区域文化发展布局,推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未来更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