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最老菜市场异地重开 将建成新型便民服务综合体

2015年08月25日 07:38   来源:北京日报    

  1964年拍摄的东单菜市场。 本报资料图

 

  东单菜市场新址外观效果图。

 

  本报记者 祁梦竹 通讯员 乔斐

  提起东单菜市场,老北京人没有不知道的。东单菜市场曾经坐落在东单二条,始建于1902年,一度是老北京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1997年,随着城市改建发展,它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这座百年菜市场又回来了。“东单菜市场承载着几代北京人的生活,也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这样一个老菜市场不仅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记忆,更是老北京历史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想到把这份历史和记忆重新恢复。”东城区商务委主任刘健介绍。

  东城区和平里西街69号,新落成的东单菜市场上下共7层,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将经营生鲜瓜果蔬菜、各类副食粮油和日用百货,并设有主食厨房、高档烘焙区和老字号体验区,汇集各省名优特产及各国高档进口商品,经营品种达15000余种,方圆5公里范围内的30万户居民将受益,今年9月底开门迎客。

  新址咋选?

  离老百姓近

  北京的老百姓跟东单菜市场有着深厚情结。老北京曾有四大菜市场,东单菜市场是其中建成时间最早的一座。

  “计划经济年代,物资匮乏,哪有大市场?有些地方就是拿着票都买不着东西,东单菜市场就不一样了,地方大,东西多,想买什么都能买着。”“过去东单菜市场叫东单牌楼菜市,简称‘东菜市’,90年代为了建东方新天地,整条东单二条胡同都拆了,菜市场也就没了。” 很多老居民都对东单菜市场印象深刻。

  老菜市场选新址重建,首先考虑的就是方便百姓。

  东单菜市场筹建方东城区区属企业北京东方奥天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专门成立“东单菜市场社区建设委员会”,邀请和平里西街周边7个社区的居民参与进来,定期召开座谈会,谈谈菜市场应该怎么建。

  菜市场在哪里建?为啥要换个地界,不在原址建?建成后,菜市场要有什么亮点和特色?针对早些年的老顾客,菜市场有什么特殊活动?前前后后,座谈会开了几十次。

  “东单菜市场得离咱老百姓近点,这样购物才方便。”“东单紧邻长安街,周围都是写字楼、白领,已经不需要这样的大型便民菜市场了。”“社区老人大多腿脚不便,能不能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大家都提出自己的看法。

  根据前期居民的讨论结果和市场调研,东单菜市场异地重建,选址和平里西街69号,“紧邻地坛公园,距地坛北门360米,周围1公里范围内覆盖社区常住人口约13万人,方圆两公里内有社区42个,还有上百个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医院,后期预计方圆5公里范围内至少有30万户居民受益。建成后东单菜市场,实行‘私人定制’,送货上门服务。”东单菜市场党委书记张志群介绍。

  有啥变化?

  体验式购物

  出地铁和平里北街站,一抬头,一栋四层楼挨着马路,这就是菜市场的新址。

  “现在楼体已经全部建成,下一步就是要做里面的装修装饰了。这栋楼地上四层,地下三层,每层的面积都将近1300多平方米,总的建筑面积有一万平方米。”昨天,记者跟随张志群走进东单菜市场新址。

  “地下第三层是停车场,地下二层用于仓库和冷库,从地下一层到地上四层,全都属于东单菜市场的销售区。”张志群一边走一边介绍,将来,地下一层是直供生鲜区,经营蔬菜水果和各类水产、肉类。地上一层是生活日用品区,经营烟酒副食和生活用品。二层将设立一个老字号的体验区,不仅有咱北京的老字号,甚至全国各地的老字号都有可能在这里看到。从三层到四层,都是美食区。三层汇集各类家常美食,包子、粥、炒肝,老北京特色小吃都能在这里品尝。而四层则定位高档餐饮区。

  “买完菜,吃一顿美食,这样的设计符合现代人的消费习惯,其实跟多年前的东单菜市场也是一脉相承。”据老顾客回忆,东单菜市场紧邻东单早点铺,两家处在一起,相得益彰,买完菜,可以品尝老北京特色小吃。

  其中,二层设立的老字号体验区,将是东单菜市场的一大特色。在这层,老字号美食以及各地的名优土特产,消费者都可以现场品尝,一边吃一边逛。除了北京常见的美食和老字号小吃以外,来自陕西、四川、云南等全国各地的美食、老字号全都汇集一起,同时,还设有老字号非遗展示区,从食品加工到出炉,各个环节都充分展示。定期还组织老字号企业开展讲座,比如吴裕泰茶文化讲座、工艺品技艺展示、老字号亲子互动体验等。

  “东单菜市场要打造全市首个老字号体验中心,展示老字号品牌历史和文化价值。”刘健介绍,目前已和十余家老字号签订了协议。

  菜价怎样?

  产地直供便宜30%

  和一般菜市场、超市不同,东单菜市场将实现蔬菜基地直供,从菜园子直接到消费者的购物袋,取消中间环节。

  目前,东单菜市场已经和三个蔬果基地达成协议,一个是在天津武清,有蔬菜、水果和家禽家畜,第二个在张家口,第三个在延庆。

  “一般蔬菜水果从产地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4道手,每道环节都要赚取利润,价格涨了不少。”张志群说,东单菜市场货品由蔬果产地、禽畜养殖基地直接供应,价格比其他普通菜市场、超市能便宜30%。基地选址天津和河北,也将降低蔬菜成本。

  在这里买东西,还有一个最大的便利,就是能用手机直接下单。

  “除了百货、副食,还有菜市场的蔬果、生鲜和老字号都统一上线,线上线下统一价格,并实现实时发货。”商场营运部负责人介绍,消费者在家里就能享受送货上门了,也让老字号跟上时代步伐。

  东城区国资委主任白京涛告诉记者,即将开业的东单菜市场集便民菜店、餐饮、超市等多业态于一体,努力打造成为一个线上线下的综合服务平台。

  “在调研过程中,菜市场得知很多老顾客、独居老人腿脚不便,特意为老人开通一项特殊服务,只要老人有需求,菜市场就把货物给老人送到家。”有关负责人说。

  东单菜市场还将融合多种新媒体技术,给消费者提供最大便利。正式开业后,消费者进门一抬头就能看见一个全景的多媒体大屏,要买的东西在哪里放着,一目了然。在菜市场的各个角落,还安置有交互触摸屏,提供电子导向。开业当天,在东四五条,还会同步挂牌成立东单菜市场分店,居民可享受同步的价格和服务。

  留住记忆

  正申报“老字号”

  东单菜市场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变迁。

  在东城区档案馆里,一份《历史久远的北京菜市场》的资料这样记载:“东单距离皇宫和早年的外国使馆区东交民巷较近,周围居住着许多王公贵族、官僚政客,以及外国使者和驻华机构的人员。为供应这些消费者的需求,从1902年起,这里商贩云集,摆摊成市,贩卖鸡鸭鱼肉、干鲜果品等商品。其中,较大的摊位有四合顺、德茂长2户鸡鸭鱼摊。平日接纳顾客二万人次。”

  东单菜市场原经理姬光给记者介绍了菜市场的发展历史。

  1917年,法商看到临近“使馆区”的东单菜市场有利可捞,插手了这里的集市管理,并设英文名称“EastMarket”(东市场)。1938年起,东单菜市场由日本人管理。日本建筑师二松亲自主持了菜市场的整修。“当时,协和医院、北京饭店等都在这里采购。抗日战争胜利后,日商退出菜市场。新中国成立后,东单菜市场经过公私合营,国家将摊商收归国有,东单菜市场也就成为了一家国营菜市场。” 姬光介绍,“菜市场经营品种最多时达到了8000多种,分18个大类。90年代初期,菜市场营业时间从早7点到晚9点。”

  北京东方奥天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淮介绍,“东单菜市场不会简单地恢复原有菜市场的商业模式,而是与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格局和消费人群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进行有机地延伸,形成‘天上有云、地上有网、体验有店、供货有流、服务有点’的新型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模式。”

  目前,东单菜市场正在申报“北京老字号”,为的就是能把这份记忆和情怀传承下去。“旧城内老菜市场都消失了,这已经是近20年以来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申报‘北京老字号’,不仅要把东单菜市场恢复,还要永远留下老北京人的记忆,留下老北京的特色和文化。”刘健介绍,东单菜市场正在规划创立自己的品牌产品,通过种种方式留住老北京人的记忆。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