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如何推进

2015年09月17日 00:00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如何推进——访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区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曹立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产业升级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大重点突破领域之一,围绕三地产业升级转移的目标、定位、布局、困难和突破点,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区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曹立教授。

  记者: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升级的目标和定位是什么?

  曹立: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是立足产业分工和协作作出的战略规划,总体上来说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按照资源互享、政策互惠、功能互补、融合互动的原则,着力理顺产业发展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到2017年初步建立区域产业定位清晰、布局分工合理、上下游联动发展的合作机制,到2020年基本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从三省市的发展特点来说,北京科技人才资源丰富,技术研发水平高;天津制造业基础雄厚,研发转化能力强;河北产业基础好,发展空间大。京津冀区域具有比较好的产业协同发展条件,通过协同发展,能够打造新的增长极。

  记者: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具体如何布局?

  曹立:总的来说,三省市应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国家赋予的使命职责来发展。北京作为首都,是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往中心,要发挥科技创新作用,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天津作为港口城市,要大力发展航运物流和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河北要积极承接首都产业功能转移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和产业转型升级实验区。

  记者:目前京津冀三省市产业升级转移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曹立:首先,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行政区划分割,要打破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和部门利益,真正站在产业协同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其次,三省市在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例如部分高速公路、普通国道省道出现的“断头路”和“瓶颈路段”问题,极大地阻碍了京津冀地区资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未来还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推动京津冀形成均衡、高效、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

  记者: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的主要突破点在哪里?

  曹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涵是资源和要素在更大空间的优化配置,包括了发展规划的衔接、劳动力市场的统一和土地市场的统筹。在产业升级转移方面,要着力构建好利益分配机制,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跨省市投资、产业转移对接、园区共建、科技成果落地等项目的收益分配政策,建立相应的互利共赢机制。另外,无论是北京发展高精尖科技,天津打造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还是河北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都离不开创新。三省市特别是河北,要把吸引创新人才作为重要任务,在土地规划、人才政策和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相关优惠措施,强化协同创新支撑,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推动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局面。(记者 钟超)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