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先崛起长三角 海门实现质量腾飞

2015年09月23日 10:00   来源:现代快报   

海门新城

质量主题公园

生产世界一流的钻井平台

文化惠民演出

  “加快质量发展,促进转型升级。迈向质量时代,深化质量强市。”这是2015年海门市“质量月”活动的关键词。自出台《市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意见》以来的这四年间,海门将质量强市作为自己的目标,加快发展转型,赢得区域竞争,着力改善百姓民生。

  政策激励、目标考核、督察推进三大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月、质量月等活动接连开花,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稳步实施……如今,这座滨江沿海城在“质量强市”的路上高奏凯歌,实践着“美丽海门”的发展蓝图。

  通讯员 俞新美 海媗 现代快报记者 严君臣/文 通讯员 戴跃华/摄

  从质量兴市到强市,在探索中调整自我定位

  2011年出台“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意见”,将“质量是第一竞争力”作为工作导向,确立了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理念,大刀阔斧地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改革……

  “争先崛起长三角,抢先跨江进八强,率先基本现代化。”三年前,海门豪情万丈地立下了一道军令状。

  这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座东濒黄海、南倚长江的城市,在2008年以高分通过省级质量兴市验收。截至2010年底,海门已拥有中国名牌2个,江苏名牌42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29件,列南通各县(市)第一。

  她没有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在一路凯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海门摸索到了自己的短板。虽然质量振兴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海门发现自己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推进质量工作的机制和配套措施还不够健全;具有竞争优势的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企业还不多;一些企业的质量技术基础工作还相对滞后……这些成了制约海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在质量、品牌、科技、人才等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脱颖而出?在实践探索中,海门逐步确立了实施质量强市战略。2011年,海门市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意见》。这标志着,海门开始正式从“质量兴市”向“质量强市”跨越。

  成立“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把质量强市工作纳入发展全局中统筹考虑,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每年制订质量强市工作年度计划,将质量强市工作纳入三个文明考核范围……将“质量是第一竞争力”作为工作导向后,海门确立了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理念,大刀阔斧地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改革。安全生产月、质量月、科普宣传周、世界标准日……一个个活动接连开花,质量强市的概念,逐步渗透到全市的每一个角落。

  三大工程驱动转型,擦亮海门质量新名牌

  出台“名牌战略实施纲要”,排出重点培育对象,进行跟踪服务,形成“成熟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的名牌培育良性循环机制;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按照“创新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家化和国际化”的模式,全面、协调推进……

  为促进社会加快升级转型,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海门市出台了《海门市名牌战略实施纲要》,并每年制定《名牌战略工作实施意见》作为细化配套措施。排出重点培育对象,进行跟踪服务,根据企业的规模、管理基础、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加以分类指导,形成“成熟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的名牌培育良性循环机制。

  与此同时,海门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按照“创新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家化和国际化”的工作模式,坚持工业、农业、服务业全覆盖,全面、协调推进标准化战略。近年来,全市工业企业标准覆盖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00多个。建立健全全市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海门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奖励办法》,鼓励和引导企业申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海门已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省名牌产品45件,名牌总量居南通各县(市、区)之首。有30家企业独立制订或参与制订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85项,在全省县(市)中名列前茅。

  今年,海门将进一步推行创新驱动、质量提升和品牌发展三大工程,计划新增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至 30个,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46%以上;发展培育重点企业争创江苏省质量奖、江苏省质量奖提名奖、南通市市长质量奖或质量管理优秀奖1个,海门市市长质量奖1至2个,全行业创鲁班奖、国优工程等国家级优质工程6项,省级优质工程60项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至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1至2家,新设立首席质量官40个;计划承担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3至4项,生产加工企业标准覆盖率99%。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4至5个;新增江苏名牌2至3个、南通名牌10至15个,名牌经济占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达12%,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至2个,省著名商标5至8个,知名商标10至15个;新增省、市服务名牌1个……

  产品质量领衔行业标兵

  全面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提升环境质量,建设绿色城市,去年全年,海门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4.6%,水质达标率达100%,噪声达标率达100%;提升监管质量,铸造安全壁垒,建成了市政府、主管部门、乡镇园区管理人员三级监管网络;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幸福指数,推动海门阔步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质量引领发展,质量决胜未来。我们将力求以科学的规划、全覆盖的网络、创新性载体、常态化推进等有力措施来推动质量发展和质量安全齐头并进,形成齐谋共为、协调推进的生动局面。”海门市市委书记姜龙说。

  提升环境质量,建设绿色城市。去年全年,海门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4.6%,水质达标率达100%,噪声达标率达100%……全面完成了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如今海门已跻身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行列。“潮涨为礁,潮落为岛”的蛎岈山、天然的滩涂生态湿地……去年年底,海门出台加强全市生态红线保护的相关文件,划定了总面积近200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区,并对其实行分级管控,按照等级禁止或限制区域内的开发建设活动。

  提升监管质量,铸造安全壁垒。近年来,海门把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列为全市大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各乡镇、各园区,均建立起了质量管理员和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队伍,形成了市政府、主管部门、乡镇园区管理人员三级监管网络,确保安全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着力落实特种设备“三方安全责任”,大力实施安全隐患闭环监管措施,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近年来,全市未发生一起重特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和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

  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幸福指数。近年来,海门制定和完善了旅游、商贸、交通、电信、医疗卫生等服务行业质量标准和体系。与此同时,还建立用户调查、满意度分析、调查结果应用等制度,引导各个行业和广大企业运用用户满意度调查的方法;鼓励和支持著名服务企业以名牌(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进行加盟、连锁、兼并、重组,培育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服务名牌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推进先进的服务质量管理方法,积极争创省、市质量奖,发挥示范标杆效应,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北揽波澜壮阔的黄海、南依奔流不息的长江,“二桥三港四机场”环伺四周……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正以高扬的激情,为百姓铸造一片宜居创业的乐土。目前,海门正以“每月一管”的密集型管理实践着“美丽海门”的发展蓝图,推动海门阔步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本文来源:现代快报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