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落子“一带一路” 中资银行迎考风险管控

2015年10月10日 00:00   来源:中国经营报   

  对于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布局,监管层和中资银行可谓都铆足了劲。短短数月时间,监管层忙于政策上的“谈判合作”,而不少银行从设立分支机构到资金实际投放也都已经在有序地推进。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中国银监会已与27个沿线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签署了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或合作换文,且加快了境外银行分支机构的审批,为银行金融机构营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但是,对于项目的筛选和资金的投放,大多数银行前期筹备已经就绪,但是落地仍相对谨慎。

  “不同国家的情况差异很大,项目风险感觉也不小,这对银行风控管理是一个挑战。”工行专项融资部茅江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境外落子加速

  在中资银行纷纷投身“一带一路”的同时,监管层也在加强国家监管合作。9月28日,银监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透露,银监会如今正在积极拓展和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银行业监管合作,已经和27个“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签署了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或合作换文。

  他表示,下一步银监会将加快推动与沿线尚未正式建立监管合作机制的国家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有效的双边监管合作机制,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完善跨境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为中资银行“走出去”在政策上提供保障。

  对于分支机构的设立,银监会方面称近年也加快了审批节奏。截至2015年6月末,共11家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设立了55家一级分支机构。其中,子行15家,分行31家,代表处8家,合资银行1家。

  “在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对银行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很大。”茅江齐认为,通常情况下,分支机构对当地的情况熟悉程度更高,对潜在风险的辨识更有经验,这对银行的项目选择有非常大的帮助。工行目前对每一个国家都进行了打分,根据这个分数来确定存在风险。

  据其透露,工行为“一带一路”专门成立了专项融资部承担项目的对接工作,并通过自建项目库对项目做进程控制及项目储备等管理。而今,工行在28个沿线国家设立120多家分支机构,承贷项目115个,贷款余额达到199亿美元。“专项融资部的人员都是要对国外情况特别熟悉,这同以往部门组建要求有一些区别。”

  国开行负责人则透露,目前国开行集团下已实现在“一带一路”相关48个国家的400多个项目支持,贷款余额900多亿美元。

  中信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沈强近期也表示,在中信银行宣布联合中信集团旗下多家子公司后的3个月时间,银行投放“一带一路”项目50个,总融资规模达320亿元。中信集团“抱团”推进的“一带一路”项目86个,投融资规模合计近1000亿元。

  “下半年银行资金投放速度可能会更快,这是因为前期银行会涉及到外部的磨合和内部的调整。”中行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行正在落地的项目数量300多个,拟贷款规模在680亿美元。

  重塑风险评估

  “相比国内的贷款,‘一带一路’的境外投资风险会大一些。”一家大行相关人士坦言,该行专门针对每一个国家重新进行了风险评估,与国内业务的风险评估存在比较大区别。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金融机构“走出去”的地缘政治风险、地方法规、商业模式都存在不确定性,也让很多银行比较犹豫。

  “当时,很多银行可能觉得境外投资风险大,项目收益却可能不会太高,两者不匹配,所以在项目选择上门槛不低,但是,由于政策上的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越来越多,项目数量增长给了银行一些选择余地。”上述大行相关人士表示,目前银行贷款的项目风险认定更明确,也并没有之前所谓的“薄利”,其收益还是比较可观。

  他表示,银行前期的工作很多集中在化解风险上,制定一套合适的商业模式。“政治环境、合作伙伴、项目背景、现金流预测等等都包括在内。举个简单例子,大型基建项目的投入大、工期长,最容易出现的就是预算超支、工期延误,甚至因境外政治不稳定导致项目出现变故,这就需要银行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并在谈判中制定出‘规则’。”

  他向记者透露,中资行目前在尝试的一种方式是风险的分摊和责任认定,将风险和责任主体对应。当前很多银行都比较认可发电站项目,就是因为风险分摊容易落实。这种项目通常都是有国家政策上支持,而收入和现金流是能够依靠需求和价格来确定,也比较稳定。

  “项目投资之前,银行就会和当地政府沟通协商,保障预期的投资收益。”该人士表示,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行都在积极研究“一带一路”项目的融资模式,金融机构在其中的潜力很大,机会也很多。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